走访小渔村
来苏州两天了,去了盘门、虎丘,又不知去哪个景点,弟弟建议去一个小渔村吧,我很快就同意了。我想着小渔村肯定是一排排整齐的房子,最好是白色的,一条条干净整齐的渔船说不定还可以坐上渔民的船一块打鱼呢,想着想着心里就乐开了花。
预报今天有雨,天气不太热,我们带上雨伞和水坐上公交车就出发了。一路上欣赏了沿途不少风光,经过了苏州好几所大学,还经过了木渎古镇,我早就听说过木渎古镇,有机会肯定游玩。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了我们要去的小渔村——吴中区光福镇渔港村。光福镇渔港村是中国华夏淡水第一渔港,是个专业渔村,盛产“太湖三白”,水产资源丰富,太湖渔民最集中的地方,其背靠苏州,面朝太湖,风景绝佳。
我们下了公交车缓缓前行,站在村口放眼望去,无数的桅杆,密密麻麻地耸立着,数以千计的渔船布满了整个港弯和太湖沿岸,尤如整装待发的古代战船。好多渔船陈旧不堪,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好,弟弟说这才是真正的渔船,不像我们坐的游船那么干净整洁。我们继续前行看到村边有一些水产市场,渔民把鱼杀好了挂起来晾晒,有的在晒虾,有的在晒银鱼等等,总之从湖里打捞上来的的水产大多都可以晾晒。走着走着就走到一户渔民的船前,人家问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是来参观的,老家哪里的,河北的,在哪里工作,在苏州上班,我们一一作了回答。与这位大姐的攀谈得知,现在是休渔期,为了保护水产环境不让打鱼,9月1日就可以打鱼了,每年8月底的太湖开捕节,那一天,无数只渔船从港口扬帆起航,驶向太湖深处,这是一场意味着收获的航行!那一天对他们而言是个重大的节日,她说你们晚几天来即可以看到了,也是今天8月23号。她说话带有浓重的苏州方言,她还说了好多话,我们听懂的不太多,只能随声附和着。
也是现在是休渔期,渔民们悠闲自得,那边三五个在打着牌,这边的在洗菜,还有闲坐着聊天,当然也有晒鱼,挑拣着什么,还有卖水产的在招揽顾客。也许这就是一年中他们可以休息的日子。我们又来到一家渔民船前,看到一个头发半白、胡子花白的老人,脸上也印满了皱纹,大约七十多岁,他正在专心的补一个旧渔网。我们说老大爷想上你的船看看,他抬起浑浊的眼睛看了看我们说:“去吧。”也问了我们老家是哪的是干什么的。我们都一一作答。这的人都喜欢问别人老家是哪的,我和弟弟说着,也许陌生人不知道问什么,问这个也许可以拉近距离。我又问了句:“打鱼辛苦吗,大爷?”问完之后我感觉问的有点唐突。他也是用苏州的方言和我们说话,他回答的声音很小,只看到他的嘴唇在蠕动,我没听懂也没听见。他的老伴在旁边洗着衣服。我突然对这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动了恻隐之心,真的很心疼他,七十岁了不应该在家享受晚年吗,还出来受着雨打风吹之苦,他的儿女们呢?想想北方的老人像他这个岁数在田地里耕作的也是常有,但我从没有这样的心思!他往旁边挪了挪,我们登上了渔船,走在他用破木板和旧竹板搭建的木质栈道上,还咯吱咯吱地响,我扶着桅杆慢慢的往前走,生怕掉到水里头。眼前便是浩瀚的太湖,太湖的边缘便是小山,面朝太湖水,真的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若是现在是捕鱼期千艘渔船伴着霞光该满载而归了吧,他们的脸上写着丰收的喜悦!“嘎嘎噶”传来了几声鸭叫,原来是老大爷喂了一群鸭子,见我们来了,它们也过来打招呼,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想着做只水鸭也不错。我们和老大爷打了个招呼说要走了,只见他抬了抬眼睛,依旧专心的在补他的旧渔网,好像世界发生了什么事都与他无关,他只关心他的渔网。
这里的市场到处都写着“太湖三白”,我们随便走到一个市场前看到一老妇人在晒虾,她认真地挑拣这里面的碎屑或是泥沙,前面摆满了一袋一袋的干货。我问问了那袋银鱼多少钱,她说了好多,我只听清了八元一袋,真的不贵,我心想,看着她面带微笑,渴望的眼神,我真的很想买,一想我们的提兜好重,还要转上半天,我就说先不买了,我们回来的时候再买,真的没有欺骗她的意思。
我们又穿过马路走到太湖的另一边,依然是桅杆林立,停满了船只各式各样的船,水泥的,铁质的,木制的,竹板的,还有好多搭建的简易房,估计是供渔民休息用的,有的船已破旧不堪,估计早就失去了它的功能,只是那么的停放着,上面放着很多东西,渔网、绳子、旧帆布,木板竹竿等。船的一头用绳子拴在岸上。看到渔民在船上看着电视吃着饭,悠闲自得。右边正好是一个村庄,这时走过来两个五十出头的妇人,我趁机走上前去攀谈,她们也是满口的苏州话,听懂的不太多,但大意是这个村庄就是她们的,以前大多都在在船上生活,后来渔民富了,也建起了楼房,他们这个村有1000多户人家,家家有船,多年来,村民以太湖捕鱼捕虾为生,有的甚至常年吃住在船上,一年之中上岸的时间很少。 这些年来,生活条件改善后,不少渔民上岸,但仍有不少村民,保留着出湖捕鱼的习惯。
大多都是靠打鱼为生,有的十五、六岁就开始打鱼了,她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午带点干粮或是做点饭在船上解决,晚上也和我们一样回他们自己的房子住,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这样的生活,也不觉得厌倦.渔港是渔船一路航行的宿地,就像一个旅途劳顿的人,家才是他的归宿。 渔港的气息如波浪一般起起伏伏, 失却了鱼腥味的渔港,就像家里少了炊烟味。
这里没有现代城市的热闹繁华,却也少了钢筋水泥的束缚;没有马路纵横的方便快捷,却也少了让人聒噪的嘈杂。这个太湖边真正的小渔村,千百年来就这样简单存在着。或许有一天等到我们解甲归田,也可以寻得这样一处安静隐世的地方,打着鱼,唱着歌,吃粗茶淡饭,看太湖日落。如果那一天真的太晚到来,也希望能在某段时间逃离城市,抛开喧嚣,到这里让心暂时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