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盛,绿意分明,河堤柳条飘荡,小时候都背过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每个人的年华都曾经经过早春,又天真浪漫想象过什么叫“二月春风似剪刀” ——是春风如发丝般一缕一楼地,像我们做手工剪彩纸般,把柳枝裁成了婀娜多姿么?
如今,疲惫之时,还是喜欢对着一盏春茶,一炉印度香,在氤氲的香雾里淡淡然目视孩童熟稔的景象。默诵中,心渐渐柔软松驰,就着昨夜的春雨滋润,被烟柳感动而轻盈,如同被春风托举。继上篇惊蛰后写篇春分随想,不料还是旧性萌生,先叙叙慨叹。
在哲人观念里,任何一种事物还原到极点,都能归至时间、空间这一形式上来。是以中国人将“春秋”这一时序当作时空,当作历史,更是当作审判,“万物聚散都在春秋当中”。孔子开创写史传统则称之为“春秋笔法”,即人间行迹得与春秋这一时空大道相关联,违背者称为不道、无道之人,时空自有新的演进形式使大道归来,或替天行道。德国思想家康德则认定,时空是“先天直觉形式”。因此,一般谈论的观念、现象都可还原到时空,而时空能相互说明。
黄道是地球环太阳旋转之轨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大圆黄道在地球人看来是太阳一年运行的轨道,不同的季节,太阳在黄道的位置不同。当太阳抵达黄道360度又是0度位置时,太阳光正好直射地球赤道位置,这一天在每年的3月20或21日,这一日可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
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南北半球昼夜相等。春分在古代,中国人又称为“日中”“仲春之月”,从周代开始,在日坛祭太阳。清人有书为证: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可见春分之意义。
对于中国很多人来说,春分意味着真正的春天。春山处处子规啼,亦是春心扰伤时。诗经中有许多思春之文,意以少女怀春,“野有死麇,白茅包之。少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歌德有诗云“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女子不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圣至神”。
春分物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发声,三候始电。秋去春回,旧年那对燕子又在屋檐营巢。记得小时候听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讲,燕子来了不肯落脚,低回一周又飞走了,就认为那户人家干了缺德昧良心的事,燕子就不去。
在诗人笔下,以燕子来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燕子报春,燕子象征春天,生命,爱情。元稹有诗:二气莫交争,春分雨成行。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用“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来表达春光之美……
春分日植树木,是日晴则万物不成;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这一时空状态在各地农谚多有表达流传至今。
人类对春分、春天的感念一言难尽,朱自清曾写出“少年中国”的春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正是“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闭上眼睛问问内心,我们粗疏了多少心情,年年春来,在匆忙四季不分的生活中,还有多少春光流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