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愈心理咨询专注您的心理健康,为所有的情绪提供一个温暖安放处,让您从心遇见自己。
很多父母都有骂孩子的经历,而我们似乎对这种语言暴力并不重视。
总是认为,不就骂了两句吗?谁小时候没有被父母和老师骂过,谁长大了没有被老板骂过,不是照样好好活着吗?
01
一位网友在回忆起自己小时候,说:
上小学时,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多,有一项我忘记写了。
第二天被老师发现后,让我请家长,母亲到学校后当着很多同学的面骂我,又在老师办公室骂我。
更可恨的是,母亲把“请家长”这件事,告诉了所有的亲戚,而且每次都是当着我的面。
上高中的时候,邻居的儿子结婚,宴请亲戚朋友,母亲让我放学后也过去。
因为那天老师拖堂,导致我回去晚了20分钟,母亲看见我就骂,说我不守时。
我当时都已经坐在了饭桌前,母亲不顾旁边坐着那么多人,依然不停地骂我,我当时真的感觉颜面尽失。
小时候在非常严苛的管教中长大,母亲对我的期望和要求很高,稍微不合她的心意就是一顿打骂,而且骂得很难听。
上大学之前的人生,过得非常压抑,经常一个人坐在地上崩溃大哭,凌晨四五点坐在阳台发呆。
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讲话,不敢表达自己,那时候简直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
02
我们面对孩子总有“恨铁不成钢”的感受,可是孩子在吼骂之下,他们只会变得胆小怯懦,甚至自暴自弃。
用语言侮辱孩子,只会让孩子的成长陷入恶性循环:孩子没出息,你就吼骂,可你越是吼骂,他就越没出息。
恶言恶语就成了一把无形的刀,一点点地毁掉了孩子的自尊,伤透孩子的心,让孩子学会掩盖自己,隐藏自己,逐渐变得胆小又虚伪。
你越是打击,孩子就越自卑,对于孩子而言,最狠的打击,就是来自父母的否定。
而许多孩子内心深处的自卑,就源于这些语言上的打击,最容易伤害孩子的人,往往是最亲的父母。
你不经意间的否定,可能摧毁了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信,而你的打击给他带来的自卑感,更会像恶魔一样缠绕他一辈子,让他不断为自己的人生设限。
为什么许多家长总喜欢吼骂或者打击孩子呢?
有父母这样告诉我:“你不这样激一下他,他都不知道上进啊。”
于是我们身边总听到这样的话:
“看看外面是个人都比你强,就你最没出息!”
“别人都能做好,你怎么这么笨啊?”
许多父母喜欢这种打击式教育,认为给孩子一些打击和挫折,更能激励孩子进步,可是真正的教育从来不需要刻意的打击和挫折。
相反,你以为的激励,对孩子而言,却是对自尊的伤害。
03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什么都做不好的孩子,会让妈妈心力交瘁,甚至口不择言说出一些伤人的话。
有些妈妈觉得孩子还小,说完就忘了,其实这会对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同样的年纪里,有些孩子遇到事情慌乱焦虑,有些孩子却淡然乐观,总能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其实和父母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
朋友晓雯“乐天派”的性格,就是源于她父母快乐的情绪。
小时候,有一次父母带着她自驾游。
结果在回来的路上,车子坏了、手机也没信号,那时候是晚上,道路周边荒郊野岭、漆黑一片,路过的人都没有,更不用说住宿的地方了。
她说要是换做别的父母,早就急得跺脚了,可是她的父母却丝毫没有烦躁。
确定没办法回去的时候,妈妈提议:“干脆就在车上唱歌玩游戏吧,没准这就是上天给我们一个好好玩游戏的机会呢!”
于是,害怕或焦虑的情绪就这样轻易地转化成了快乐。
后来,晓雯遇到什么坏事总能淡然地面对,因为父母的淡然让她学会了积极乐观。
试想如果父母焦虑不堪,那么下次遇到这样的事,孩子不仅不知道怎么面对,还会更加担心害怕。
遇到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用快乐去消解不好的情绪。
孩子没考好,你笑着对他说尽力了就好,下次加油,比骂他是猪脑子有用得多;
孩子钱丢了,你教会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说他没出息有用得多。
孩子个性的形成,就在妈妈的耳濡目染之间。
对于母亲来说,真正的力量,不是扯着嗓门对孩子叫喊,更不是严厉打骂,而在于对孩子情绪的引导。
做情绪平和的妈妈,尽可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宽容。
只要妈妈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孩子内心就会有强大的成长动力。
把好的情绪留给孩子,未来他走到哪都能看见光芒。
知愈心理咨询专注您的心理健康,为所有的情绪提供一个温暖安放处,让您从心遇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