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被封为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他曾倡议与领导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他是中国晚清时期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他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境界,他官至极品,最后却能全身而退,实乃罕见!
曾国藩被称为中国近代唯一的圣人,但与绝大多数成功人物不同。曾国藩从小天资普通甚至愚钝,自道光十五年(1835年),曾国藩会试两次落第,于第三次参加会试才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他的成功来源于他对自己严格的自律,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就是“圣与贤,可驯致”修身律己的典型教本。
曾国藩崇尚读书,他认为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与读书的关系很大,一个人是否好运也与读书有一定关系:一个读书人不一定必然富贵,但读书可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让人懂得道理、知道仁义、通达事理,学做圣贤。
他曾在日记中写下三句人生原则——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他认为人如果沉溺于过去获得的知识,就会骄傲自满,无法学习新的知识,采纳新鲜的观点。如果沉溺于过去的地位,则无法取得进步,难成大事。此为“既往不恋”。
他认为人首先精一于当下,贵在有恒心,天下没有做不到的事。做事最忌讳就是三心二意,空谈不深入,最终将碌碌无为,虚度终生。
他认为人生于世,做好自己的本分,无需在意结果,更不要憧憬因此带来的好处。他书房中一直挂着一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曾国藩临终前留下四条遗训以教其后代,分别是:
一是慎独则心安。若让心平静下来就需要独处,在独处时不受别人的监督,也能够做到严以律己,不做一些有悖常理的事情,就可心安成就大事。能够慎独的人在自我反省时不感到愧疚,敢于面对天地,和鬼神对质,做事时勇往直前不愧疚,更不会在行动中心有退缩的时候。这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修身养性第一等大事。
二是主敬则身强。在内专一纯净,在外整齐严肃,在做人待物方面一定要有恭敬的态度。不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这就是为人处事之道。
三是求人则人悦。曾国藩认为人与人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位高权重而高高在上,甚至自私自利,反而应该对普通的人以及所有人都要宽仁有爱,这样众人才会心悦诚服并予以回赠,让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
四是习劳则神钦。曾国藩认为一个勤劳的人连鬼神都很钦佩他,少降临灾祸于他,而将好运赠送于他。因此,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努力学习知识和技术,这样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和见识,每天生活在这样充实的日子里才能够丰衣足食,强身健体。
总结曾国藩一生有两个核心思想:一个是自己成为圣贤,挽救国家;另一个则是曾氏家族光大永久。曾国藩的遗训对其子孙后代的影响十分深远,其子曾纪泽在曾国藩死后才承荫出仕,从事外交,是中国近代非常有名的外交家;曾纪鸿一生钻研数学,是著名的数学家;孙子曾广钧23岁入翰林院,成为翰林院中最年轻的官员,曾任台湾东海大学校长;孙女曾广珊是位诗人,曾孙女曾宝蓀是伦敦大学第一个获得理科学士的中国女生……曾家后裔恪遵先祖遗言,远离政界、军界,洁身自好,大隐于世,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倘若曾文正九泉有知,定会颔首微笑......
如果你想改变自己,想改变命运,想从你的灵魂深处找回强大的自己,让你的本源智慧自然地显现,那么就加入本味生活俱乐部。我们将放大你的格局和境界,让你踩着宇宙的节拍真实地绽放自己,让你正式进入自我品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