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 星期四 阴
昨天,我读完了《终身成长》最后一章——第八章:改变思维模式,并完成了第七章的阅读笔记。第七章内容较多,分两篇记录。至此,这本书就读完了第一遍,也算是2021年读完的第一本书了。
还记得我在收到它的当天 ,曾在书上写下“感谢遇见”。现在,我真想再次说一声:感谢遇见,感谢作者。
《终身成长》向我们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相信人的能力固定不变。他们认为聪明的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为了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拒绝挑战。在他们身上,失败从一种行为转变为一种身份——失败者。失败可以永久性地定义他们。也许他们很聪明很有天赋,但是这种思维模式似乎剥夺了他们应对问题的才能。
认为只有无能者才需要努力的想法也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一部分。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告诉我们:“如果你需要为某事付出努力 ,那么你肯定不擅长做这件事。”他们相信天赋,认为真正的天才做任何事情都易如反掌。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相信能力是可以被培养的。在遭遇失败时,他们也会痛苦,但失败不能对他们下定义,而只是一个需要面对和解决并从中学习的问题。
在学习方面,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完全掌控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动力,不是不动脑子地死记硬背,他们会寻找潜在的规律,会不断重新审视自己的错误。他们学习的目标是获得知识,而不是为了通过考试。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在学习方面愿意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拥有无休止的好奇心和对挑战的探寻。
那些耀眼的成功者——杰出的音乐家、体育冠军、出色的运动员、成功的企业管理者,是什么影响了他们的成功?是他们身上的天赋吗?不是。
爱迪生是个天才 ,但他并非从小就是天才。他只是比其他人更投入,不断地寻找着新的挑战。最终令他出类拔萃的是他的思维模式和努力。莫扎特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但他是经历了超过10年的酝酿,才创作出今天我们仰慕的作品。人们都认为迈克尔•乔丹是体育界的天才,但他不是一个天才,而是最努力的运动员。在高中时,乔丹就被校队淘汰了。没有后来的艰苦训练,他就不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运动奇才。
思维模式就是一种信念。进入一种思维模式,就如同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相信成功没有捷径,相信通过努力,我们的能力可以提高。但这本书仍然给了我崭新的认识:我能认识到偏见的本质吗?我会被刻板印象干扰吗?该怎样赞扬孩子?表扬孩子的天赋还是表扬他的努力?我现在面临的困难,带给我的是挫折还是成长?
作为一个母亲,我该怎样运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来看待问题呢?我是否可以把这种思维模式传递给我的孩子及周围的人?
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我在这本书中拾得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