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渴望故乡和生命,然而肉身总给自己制造流离和枷锁。
1.通往天堂之路
电影《薇罗尼卡的双重生命》(也叫《两生花》)中有两个薇罗尼卡。
波兰的薇罗尼卡(手指上有伤痕)在雨中尽情地高歌,在过道快乐地接吻,在床上幸福地享受性爱。她兴奋地踩着地上的水洼飞跑,顽皮地仰起脸庞迎接廊顶震落的灰尘,好奇地凝视街头遇见的露阴癖。
这个薇罗尼卡不关心如火如荼的政治游行,却喜欢透过透明的水晶球玩味火车窗外被扭曲的风景。她脚穿高跟鞋狂奔着追上男友的摩托车,勇敢地抓住爱情。
她只有高中的音乐文凭,却用天籁之音赢获了国家合唱队的领唱资格。她不顾登台时心脏病的忽然发作,在演唱致命的高音时倒地死去。
那首薇罗尼卡深爱至死的歌曲正是但丁《神曲•天堂篇》中的《迈向天堂之歌》。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只用了26分钟,就让这个22岁的美丽女孩走完了纯粹、率性、勇敢、迷人的一生。
波兰薇罗尼卡选择的无疑是一条通往灵魂自由的天堂之路。
2.侧身众生之间
法国的薇罗尼卡(指上无伤,喜欢吸烟)同波兰的薇罗尼卡长得一模一样,同样母亲早逝,并且遗传了先天性心脏病。她也一样习惯用戒指刮下睫毛,挎包里装着和波兰薇罗尼卡一样的水晶球。
她和波兰薇罗尼卡一样拥有天籁般的歌喉,并且获得了一次重要的登台演出的机会。然而不同的是,法国的薇罗尼卡因为心脏病的缘故放弃了这次演出和歌唱的事业,而选择当一名普通的小学音乐教师。
法国的薇罗尼卡没有像波兰的薇罗尼卡一样,遵从自己灵魂的需要,而是选择了一条安置肉身的规避风险的坦途。
其实,现实中的薇罗尼卡只有一个。电影中的两个薇罗尼卡只是隐喻了一个人在世上存在的两种基本可能性,即遵从灵魂的生存和维护肉身的生存。
这部电影把灵与肉的矛盾推向了死与生对立的极端。虽然现实生活中罕遇如此极端的情况,但是灵与肉的关系确实恰似鱼和熊掌,往往不可兼得。
一些人为了遵从和释放灵魂的召唤,不得不将肉身置于危险和艰辛的境地;更多人为了维护肉身的生存和发展,于是遗弃和漠视灵魂的需求。
3.释放灵魂或安置肉身
人生在世,难免在灵与肉之间纠结。选择遵从灵魂,将导致一种世界与人生;选择安置肉身,又将导致另外一种世界与人生。我们只能生活在某种当下的世界与人生之中,而漂流在另一种可能的世界与人生之外。
到底哪一种世界与人生更好些?不同的人,不同的处境,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阅历都可能导致不同的答案。
然而,确定的是,每当面对生活的岔路口,我们只能选择多种多样道路中的一条。然后或庆幸或懊悔曾经的抉择,或遗忘或思念其它道路的可能性。
人生没有回头路,但可能在新的岔路口重新选择。也可能不再能够面临重大的抉择,那是因为机遇一旦错过恐难再来。
波兰的薇罗尼卡和法国的薇罗尼卡彼此想像对方存在的可能性,就宛如我们每个人都难免常常惦记自己可能拥有却偏偏错失的另一种世界与人生。
人相比自己的可能性实在有限到可怜,无论我们如何选择,赢获什么,都仿佛是一种失去。
难道失去从来不曾拥有之物,当初可能拥有之物,再也难以拥有之物值得伤悲吗?
问题的重点不是无法拥有另一种世界与人生,而是生命仅有一次,我们是否把仅有一次的宝贵生命投入到了有意义的世界与人生。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在贫乏的世界与人生中浪费时光和生命。
这就是为什么波兰的薇罗尼卡感到充实和欢乐,法国的薇罗尼卡却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和忧郁。
4.世俗之乐与生命之殇
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结束波兰薇罗尼卡昙花一现的激情生命之后,用电影剩下的全部时间来展现法国薇罗尼卡无法弥补的生命之殇。
波兰薇罗尼卡被埋葬的那一刻,法国的薇罗尼卡正与男友享受性爱之欢。然而内心感应到自己灵魂的夭折,她忽然禁不住悲从心来。
歌唱乃是薇罗尼卡的灵魂之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肉身却成了灵魂的障碍。她只有在心里在梦里,想像一个敢爱敢想敢做敢于为歌唱献身的理想的自我,可惜在现实生活中她却离那个理想中的自我越来越远。
这种丧失真我的生命缺失感时时萦绕薇罗尼卡的心间,使她无法安心于世俗之乐。于是法国的薇罗尼卡无法像波兰的薇罗尼卡那样全身心地享受简单的爱情和纯洁的性爱。
拿什么慰藉错失灵魂的孤独肉身?
活着的薇罗尼卡尝试向父亲诉说自己的孤独,然而父亲却无法从内在生命的维度真正理解女儿的感受。学校里男同事肤浅的调情和献殷勤,丝毫打动不了薇罗尼卡的心灵。也许是为了赢得友情,她主动帮女同事上法庭作伪证,却给女同事的丈夫带来了伤害。
只有那个木偶师的出现,似乎给薇罗尼卡带来了灵魂将被领会、孤独将被化解、生活将获新生的希望。
5.寻觅灵魂的知己
木偶师在薇罗尼卡的学校演出了一幕小小的木偶戏:一个纤弱的少女因为热爱跳舞而在激情的舞蹈中死去。一位老妇人悲伤地用白被单掩盖少女的尸体。最后,少女生出了翅膀,像天使一样飞向天堂。木偶戏的背景音乐正是那首两个薇罗尼卡都无比热爱的《迈向天堂之歌》。
薇罗尼卡和木偶师之间只经历了三句简单的对话和三次无言的对视(演戏时、从窗口、在车上),便不再有机会见面。然而薇罗尼卡却在睡觉时忽然接到陌生男子的电话,对方给她放那首《迈向天堂之歌》。
听这首歌的时候法国薇罗尼卡的意识中浮现了波兰薇罗尼卡临死前高声歌唱的朦胧画面。薇罗尼卡明白电话的另一端就是那位木偶师。她觉得对方一定能够领悟自己的灵魂,和自己心有灵犀。
薇罗尼卡告诉父亲自己真正恋爱了。也许找到另一颗真正理解自己的心,就能化解人生在世的孤独吧。
薇罗尼卡从女同事那里得知木偶师还是个童话作家,就买来他的作品阅读。同时,薇罗尼卡陆续收到了匿名寄来的黑色鞋带、空雪茄盒、录音带等礼物。
从录音带中薇罗尼卡听出那是一家靠近火车站的咖啡馆。而信是从巴黎寄来的。于是,薇罗尼卡坐火车到巴黎找到了那家咖啡馆和正在录音的木偶师。
不料,木偶师却解释说他是在为自己要写的一本书作心理学的实验,看一个女人会不会听从一个陌生男人对她的召唤。薇罗尼卡深受打击,想不到神秘的心灵感应,美妙的灵魂之爱竟成了一场被安排被捉弄的心理学实验和游戏。
6.无法慰藉的孤独
“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我?”薇罗尼卡发出疑问。没等犹豫不决的木偶师吐露答案,薇罗尼卡就悲伤地跑出咖啡馆。但木偶师终于还是在旅馆里找到了她。两人先后睡去。
薇罗尼卡醒来时发现木偶师正看着自己,便说:“在我快入睡的时候,我看到有一张被单飘下来。”这暗示着她渴望自己的内在生命像跳舞少女一样死而复生。然而木偶师只是回答:“我爱你。”两个人接吻。
之后,薇罗尼卡给木偶师看自己挎包中的物品,木偶师发现一张薇罗尼卡的美丽照片。法国的薇罗尼卡却说照片中的人不是自己,那不是自己的衣服!
可当她仔细地观察这张到波兰旅游时透过车窗慌忙拍下的照片,才发现那位正站在广场上好奇地望向自己的少女,居然有着和自己一模一样的面容!
肉身之眼通过机器之眼好奇地捕捉异国街头纷乱的世相(示威流行),却不曾体会灵魂之眼对自己的静观。
薇罗尼卡禁不住再次悲从心起,泪流满面。木偶师没有言辞安慰她,只是狂热地亲吻女人,对女人做爱,让肉身的极乐呻吟掩盖灵魂的悲泣哀鸣。
灵肉分离的女人渴望通过与另一个男人的灵肉合一实现自己的新生。然而真正的爱谈何容易,他人无法弥补自己生命的缺失。
后来,薇罗尼卡在木偶师的工作室看到两个以自己为模型的木偶。木偶师津津有味地给她讲自己新编的童话:两个模样相同的女孩同时出生在两个不同的国度。两岁时,一个的手被炉子烫伤了,几天后另一个快摸到火炉时及时地缩回了手,虽然当时她甚至不知道那样做会烫伤自己……
薇罗尼卡默然离开了木偶师,这个男人并不能真正理解两个薇罗尼卡的意义。虽然他不经意地操纵木偶表现了薇罗尼卡的双重生命。但他本身不过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一个对心理学实验感兴趣却不能深刻理解心灵的人。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薇罗尼卡开车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久久抚摸路旁的一棵大树的树干。那是生命之树。灵魂渴望故乡和生命,然而肉身总给自己制造流离和枷锁,告别孤独、自由飞翔又谈何容易!
7.朦胧的理想与清醒的现实
电影的开头分别展示了两个薇罗尼卡幼年时代的一幕生活断片。第一个薇罗尼卡在湖中倒映的灰朦朦的夜空中辨认星星,第二个薇罗尼卡用放大镜观察白日里的一枚叶片。
从我们幼小的孩提时代,我们就具备企望朦胧理想和关注现实细节的两种本能。只不过岁月和生活不断影响和改造我们的性格,使我们不得不在释放灵魂和安置肉身之间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于是,有了世俗安乐与生命之殇对立的矛盾。
世界还是那个现实的世界,人们也还是那些过往的人们。但是你选择了不一样的角色就会遭遇不一样的故事,体会不一样的人生意义。
波兰的薇罗尼卡选择唱歌而死;法国的薇罗尼卡放弃唱歌而生。波兰的薇罗尼卡叫住窗外的拿袋子的老太太,而且看到了老人的脸;法国的薇罗尼卡没有叫住窗外拄拐的老太太,因此错过了老人的面容。波兰的薇罗尼卡因为赢获领唱的资格而被一个中年妇女嫉恨地瞪了一眼,法国的薇罗尼卡却在巴黎火车站与一个样貌酷似的妇女相逢不相识。波兰薇罗尼卡的男友住过某旅馆的287号房间,法国薇罗尼卡却自己住进了同样号码的房间。
无论我们选择作释放灵魂还是安置肉身的薇罗尼卡,可能都会命中注定要遇到一位老音乐家,一个窗外的老太太,一个目光逼人的中年妇女,住进旅馆的287号房间。
但是,不同的选择将激活不同的感应,结成不同的因缘,导致不同的故事。无论选择什么或不选择什么,你的选择或不选择将带给你不同的体验和人生。
8.灵肉相思,互为梦境
世界上果真有两个薇罗尼卡吗?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已经告诉我们其实薇罗尼卡只有一个,他想要表达的不过是同一个薇罗尼卡的两种可能的生存方式。
那么,哪一个薇罗尼卡更真实呢?无所谓哪个更真实,你选择了做哪一个薇罗尼卡,你就拥有哪种真实,而另一个薇罗尼卡便成了你的梦境。
两个薇罗尼卡都在内心设想过彼此的生活,因为我们总是难免在一条路上牵挂其它道路的风景。
波兰的薇罗尼卡从梦中惊醒,反复地咬自己的手指以证明自己已经清醒。我们不知道她梦见了什么,但是苏醒的灵魂告诉父亲她觉得自己并不孤独。难道她梦见另一个薇罗尼卡了吗?
法国的薇罗尼卡不知道自己是否见过或是梦到一幅画,而那幅画正是波兰薇罗尼卡父亲的作品,并且是波兰薇罗尼卡在火车上透过水晶球看到的风景(一条斜路,两边房子,尖顶教堂)。
更奇异的是,两个薇罗尼卡竟然在同一个地点同时出现了。灵与肉就是这样彼此交缠,互为梦境,相思相念。
9.选择自我,演出人生
世界仿佛一个大舞台,每个人在舞台上演出自己的人生。神秘的导演规定了先天的大环境和后天的基本遭遇,我们依靠自己的选择与环境和遭遇的事物发生感应,促成因缘,彼此影响,推动剧情。
你此刻在舞台上选择一种存在的可能性,就必须同时牺牲掉其他的可能性。当你想要从今以后做一个全新的自己,那么就不得不以中断先前的存在可能性为代价。
我们可能以千万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演出,但基本的演出却有两种:灵魂主导的演出或者肉身主导的演出。要么为了释放、升华灵魂宁可置肉身于危险劳苦而不顾,要么为了保全、娱悦肉身宁可任灵魂自去颓败消亡。
灵肉兼修固然美好,只是看不见的命运之手常常不允许我们作出最佳的选择。人生意味着无数次的选择,后面的选择也许能够纠正前面选择的失误。但是重大选择的对错可能会影响一生,甚至再难改悔补救。
波兰的薇罗尼卡并不是简单地喻指灵魂,法国的薇罗尼卡也不是简单地代表肉身。她们都像普通人一样是灵与肉的结合体。她们只不过是象征了人的生命的两种基本存在方式。
人生苦短,一去不来;世事无常,多少事难于两全。如果必须成为两个薇罗尼卡中的一个,我们到底是选择成全灵魂还是成全肉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