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多少人在你身上看不到希望,你一定要让自己看到希望;当所有人都不相信你的时候,你一定要自己相信自己!我们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想要改变命运走向成功,需要经历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破茧成蝶是需要有故事的,要不然,世界上那么多人,凭什么成功的是我们!个人成功靠格局,团队成功靠布局,持续成功靠系统模式,终生成功靠平台!
——来自一位很尊敬职场前辈的微信日常
#废话开篇
每季度总结,源于今年初制定年度计划的时候,对今年的期许。因为工作将占据更大的比重,所以计划改变去年11月开始每天写小日记思考的习惯,按季度去思考计划执行一个单一主题,然后进行总结分享。上一个季度,春节假期时,写了《一年多的GTD和自我管理之路》,算是对第一季度,包括近两年一些GTD执行感悟经验的流水账总结。6月份入手iPad之后,开始逐渐把手机和PC上的的任务执行和碎片化时间利用环节转移到iPad上,并开始利用PDCA理论,不断打造完善自己的iPad Workflow。深刻体会到,对于像我一样打算利用大屏幕输出设备提高个人管理效率的人,工具最终能实现怎样的效能,和使用者的心智成熟程度成完全正相关关系。而且Ipad mini的便携性,碎片化利用的效率,比手机和Air都高出很多。
#前言
契机 1
前不久,部门包场看速度与激情7,完场后心情很糟糕。同行的人邀请去吃夜宵,拒绝了。回去的路上突然意识到,懦弱压抑的自己,脆弱的自尊心,内心能量不足,造成日常习惯性对社交的逃离。究其根源,我想是源于自信心的不足,或者说,对自己价值观在他人的价值取向认可程度低。
契机 2
看了《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收获颇多。李笑来老师说: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真正睿智的语言,可以带来一种内心深处契合的宁静。已经开始去分析日常的行为和心智的相关性,并从6月13日开始利用Dayone记录日常的一些独立思考的过程。
------------------------------------------------没头脑分界线------------------------------------------------
#关于社交
老爹语录:平时交际拉近距离,关键事件升华感情。
社交是工作和生活中都会涉及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曾经以及现在也在一直和社交焦虑对抗,不过即便是个人短板,也始终认为社交能力是正常人的一个普遍社会属性,并不完全取决于性格。只不过,内向型性格的人对于社交生活,会比外向性格的人少一些依赖。对于我这种,有社交焦虑的人,接受并实践这种自然属性的理念,会经历更多的痛苦。
这一点认识也是从李笑来老师的书中领悟到的。因为每个人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反而我们因为追求各自的独一性,有时会刻意放大这些因素。越内向的人,越不自信的人,社交焦虑更容易就来了。
所以我觉得,这种焦虑,并不是单一社交能力弱,或者情商低的因素造成的。而是受到社交的认知、以往的经历,心智能力以及当下的心态影响的。就我自己来说,一般的社交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且如果是和价值相互认同的好朋友,抗拒几乎更不存在了。
那如果把社交分为事件型社交和日常社交。容易让我感到焦虑的事件型社交,是突然的社交打扰以及渴望加强关系的团体社交。前者因为会打破原有的计划,因为兴趣不大满不情愿却不得不参加,所以会烦躁。后者因为价值观有差异,所以会有压力。在我看来,这两种情况,与其说因为性格,倒不如说与心智能力有更强的相关性。
最近意识到的,更深层的行为机制,是因为自己在对内和对外的转换过程太慢,人都是趋向懒的,有时过于强迫,焦虑也就出现了。
另一方面,最头痛的是日常社交。事件社交更多时候是因为某种需求,比如工作需要、单身狗朋友脱单庆祝、某个好久没联系的同学突然跳出来这些。而日常社交,比如老同事之间沟通、身边好友的日常沟通,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我因为很容易遗忘,所以经常被抱怨冷漠。另外日常社交对认同感要求很高。因为我们不停的认识很多朋友,但绝大部分会慢慢消失在人流中,只有一小部分认同感更高的留了下来。拿我现在头痛的,刚进入一家有些老朋友的新公司,因为工作沟通范围少,如何日常沟通就开始头痛了。
如果跳出来,仔细思考一下对社交的认知。以前对社交进行认同划分:初级的认同是身份户籍外形等因素的认同,高级的认同是价值观的认同(包括阶层、消费习惯、爱好、智慧水平和工作价值等)。要想融入一个集体获得认同,或者只是个人的认同,也需要心机技巧,以及努力。对方视你为同一个频道,有共同的话语权,也才有发展交际的必要。对双方都如此。现在在看这段话,觉得好功利。只是因为对未能掌控的事务产生恐惧感,不自觉的放低姿态,过于放大了人脉的作用。而且最近也发现,对于一般的关系,潜意识对外在的认同也占有很大的分量,这应该属于天性,就像都喜欢看美女帅哥一样,为后话。
从马斯洛的五种需求分析。这属于社交需求,因为社交在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部分,以及日常被灌输的价值观念,潜意识就会挂钩到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然后,在某一天凌晨,因社交焦虑挣扎过后,我在Dayone上写下这些话:
之所以觉得会焦虑,一是我觉得自己属于内向的,不喜社交的性格。二是社交在我的价值取向中,属于权重偏高的部分。于是很容易陷入价值观和行为双放的矛盾纠结中。这样,社交让我焦虑,焦虑带来痛苦,所以,最原始的行为模式开始起作用,自动规避痛苦。我在逃避焦虑,在自动行为模式的控制下。
心智提升部分:我不能让情绪控制我,进而控制我的行为。我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脱离情绪的控制,不逃避痛苦,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去行动,去改善自己的思维地图。
然后现在,当2015年上半年已经过去的时候,意识到:为何要把社交当做一件很容易焦虑的事情,身边的朋友都很有意思,我完全可以转换思维,去以平常心去欣赏他们,去尽可能多的交流,以及获得。承认社交在我的价值体系中确实是重要的成分,肯定时间的价值,太强求其实是过于急迫的表现,急迫源于不自知,以及内心深处对自己价值的不自信。保持惊人的耐心,open的心态,去欣赏别人并学习,肯定自己的责任,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很好。至于不喜的社交部分,anyway,我们都面临同样的苦恼,我没有必要取悦于你。
------------------------------------------------废话终结线------------------------------------------------
#关于工作
最近在工作中,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事,一点点打开自己的局限,可以用更开放的态度去看待工作,改变的过程,挣扎很多,收获也很多。
小强升职记里面的老付说:工作是获得更好生活的途径,追求心如止水的状态。深以为然。
虽然已经工作了3年,但关于工作的认识,自感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不同的行业、职位、公司,不同的人际关系和行政结构,认知和三观也在不断的变化。虽然依旧苦哈哈一穷逼,却很神奇的竟从来未把工作当做唯一事情来做,觉得80分足以。或许也和我有时耐心不足有关,需要从别的地方分散下精力,调整自己。当然也因此走了弯路,吃了很多苦头,虽不后悔,也深觉冷暖自知。
特别近来,越发觉得自己以前太幼稚,就像打肿脸死不松口的犟小孩,喜欢自己跟自己较劲。虽然收获了很多别人可能从来不会在意的东西,但是在看《少有人走的路》的时候,还是突然惊醒:一直把自己当孩子看待,很少拿成年男人的责任感来约束自己,脑子里满是自由,而非承担。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开始,习惯性的,失眠。
然后开始发现,对自己一生期许的伪命题。未来有太多的可能性,对绝对明确的目标,实在不敢妄言。只想做好当下,从每天开始。做一个更好的人。
对于自己在工作方面的期许:
注重积累的力量,没有捷径心态,善良不柔弱。很简单普通的几句话,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去磨练。
#关于生活
无论贫富,生活在我的价值体系中,一直占有极大的权重。我想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好奇心,追求自由,修炼生活哲学的人。
良好的生活质量,并非有大把的钱或者大把的时间就能直接获得的。当然,物质,也是很重要的基础保障,有更多的财力,可以更好的支撑对兴趣爱好,生活品质的追求。简朴淡薄不追名利,或者离群索居,都不是现代生活的正确生活方式,牵绊太多,我们已经不能做一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
如果在生活方面想获得更多,在其他比如工作方面,一般就需要放下更多一些,无它,精力和时间限制。
在我看来,要成为懂得生活的人,有几点需要经常提醒自己:
1、生活和工作,其实没有完全明晰的界限,生而为人,标签和界限都是人为主导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历练,互相造就;
2、规划和纪律的重要性,或者换句话说,心智和自律的提升,是能更好的生活的前提,能控制自己的人,才有可能掌控生活;
3、尊重自然,学会拒绝诱惑以及不合适的欲望,学会分辨真相,才能更好的守住本心;
人很容易沉溺在曾经或长或短的快感中,不喜欢自主思考,自己把自己放逐,跟随幻象,呆在熟悉安全的环境,然后沉迷其中,以求快速获得满足和放松。
寻求简单易得到的快乐,沉溺其中,放纵自己,是小孩子才会做的事,小时候,可以随心所欲,成年以后,就需要从这种行为模式中完全脱离出来,自以为,任何试图营造某种家庭或婚姻环境,然后随心所欲的人,都是在耍流氓,是在逃避正常的成长和改变。
#总结
因为最初并没有规划内容,文章的大纲过于随意,想到哪就写到哪,姑且算是一个思考的过程。然后,既然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就需要经常回顾,规划,常立常新。
我想追求简洁高效的生活和工作,心如止水的状态,能时刻感受到自己,控制自己的大脑。
一直以来,对优秀的定义,是一种习惯,做任何事都有耐心,有原则,有严格标准,同时不呆板迂化,有趣,爱工作会生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并不只是因为可以得到更多的物质(也是和社会成功的人的区别),而是想要做更好的自己,保持一种更好的状态。成为一个有耐心的人,才能静下心思考自己想要的,才能安静下来听到别人的话,对自己也会更宽容;
每天,比昨天的自己更进步一点。
我想,能努力去尝试做这些,对我来说就已经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