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小学二年级就会背了,那个时候老师跟我们说:这是一首向母亲表达爱意的诗、同时也是表达母爱伟大的诗。懵懵懂懂的年纪怎么会对这首诗有所体会呢?
但是,我的人生不会让我错过这种体会。去年十月中旬,我开始独自在异乡求学。这时候对诗的理解就是深入骨髓、直达内心的深刻了。
我的母亲,从我记事起,她就总是给我留下一个匆匆忙忙、不停忙碌的背影;那个时候我母亲是家里最高大的人,父亲的身高也只到她的肩膀,可我觉得他永远不及母亲的一半。母亲参与我们几个孩子的所有成长过程,这就是说,她不仅仅要一边打工赚钱,还要分些精力到我们身上。
小时候,她的一天大概都是这样度过的——每天6点半起床(不管春夏秋冬),准备完早饭,她就去菜园里忙活一阵,匆匆地吃我们吃剩下的饭,洗完碗。她就去附近的缝衣厂工作,午饭是她准备的,她只午休半个小时就赶忙到厂里去工作,一直到天黑,她才骑着自行满身疲惫地回到家,再一次吃我们吃剩下的饭菜。洗完澡就把一堆如小山丘的衣服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一搓一拧地洗着。衣服由我们几个小孩来晾,她靠在椅子上休息,等我们晾完衣服,她就开始来辅导我们写作业。时钟里指针指到9这个数字时,她就赶我们上床睡觉,自己则继续在椅子上坐着,望着黑夜,若有所思似的。
有一次,我半夜尿急醒来上厕所,发现她还坐在椅子上面,黑暗中,我朦胧的双眼看见她满脸憔悴地闭着眼睛,顿时吓了一跳,我赶紧跑到她身边,双手用力地推摇着她的胳膊,那是我第一次感到害怕,我的心扑通扑通的直跳,鼻子酸酸的,有什么东西梗咽在喉咙,让我顿时失声哑语。
母亲被我摇醒了,她睁开朦胧的眼睛,黑暗中,我看不到她眼睛里的光芒。她疑惑地看着我,才发现自己在椅子上睡着了。我很激动,看着她睁开眼睛的那一刻,感觉所有的兴奋从四面八方朝我涌来,有一种全世界最美好的东西被我得到了一样。母亲带着我回到床上去睡觉,但那一夜,我无法再次入睡,满脑子像是有一群蓝精灵在里面嬉闹。
好久以后,我才明白那是母亲给我的一种安心,有了母亲,就有了依靠,心灵便有了寄托,所以我才会如此兴奋。后来,我们几个孩子开始帮忙做家务,大的孩子就洗碗洗衣服,小一点的就扫地,擦桌子;饭也都是等母亲回来后再开吃的。
现在,我的母亲依旧在为生活奔波,为我们的学业操心。她的背有点驼了,脸上的雀斑和皱纹让她看起来老了许多,眼睛看东西有点模糊了,现在穿针孔都需要我们来帮忙,乌黑的头发中总是藏着几丝白发 ,有时她会叫我们帮她拔掉。
尽管如此,她对我们的爱永远没有变,反而随着时间的增长,愈加浓烈,愈加明显。上周的中秋节她给我寄来了两个柚子、一箱苹果,让独在异乡过中秋节的孤独“游子”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息;感受到了在某处地方,有个人在牵挂着我。她会关心你在这里的种种。她会担心你的身体、你的学习……
永远在我身边的母爱啊!它可是支撑我走下去的强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