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尕那

扎尕那:藏在甘南褶皱里的人间秘境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总是先绕过迭山的雪峰,轻轻落在扎尕那的木楞屋顶上。炊烟从嘛呢经幡旁升起,混着青稞田的清香,漫过四村一寺的石砌院墙——这座被《国家地理》称为“上帝视角下的桃花源”的村落,藏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深山里,用千年时光,把自然与人文揉成了一幅活着的唐卡。扎尕那的美,是山给的底气。四周的石峰像被巨斧劈开,陡峭的岩壁上覆着青灰色苔藓,顶端却顶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远看像藏族汉子肩上的银饰,庄重又灵动。沿着盘山公路往上走,会遇见“一线天”的奇观:两面石墙紧紧相逼,只漏下窄窄的蓝天,风穿过时带着呜咽,仿佛在诉说着冰川纪留下的故事。到了达日观景台,整个村落便铺在脚下——拉桑寺的金顶在绿树间闪着光,东哇村的木屋层层叠叠,像顺着山坡生长的蘑菇,而远处的峡谷里,云海正缓缓流动,把村落半遮半掩,让人疑心闯入了仙境。这里的日子,是跟着季节走的。春天,野桃花开遍山坳,粉色的花瓣落在青稞地里,与刚返青的麦苗相映;夏天,油菜花把山脚染成金色,牧民们赶着牛羊到高山草甸,帐篷像白色的星星散在绿毯上,夜晚能听见牦牛的铃铛声和远处的诵经声;秋天最是热闹,杨树叶黄了,桦树叶红了,村民们背着背篓去收青稞,打麦场上的笑声能飘到山那边;冬天则是一片寂静,雪把石峰、木屋、经幡都裹成白色,只有拉桑寺的钟声,准时在清晨和黄昏响起,给这片静谧添了几分暖意。当地人说,扎尕那是“石匣子”,也是“守护神的栖息地”。村里的老人会指着山巅的岩洞,讲起格萨尔王的传说;转经的妇人手里摇着经筒,脚步轻缓地走过百年的石桥;在这里,时间似乎走得很慢,你可以坐在拉桑寺的台阶上,听他们讲高原的故事;也可以只是在清晨的溪边待着,看水流过青石,带走所有的烦躁。

七月扎尕那:藏地盛夏的绿意与欢歌若说扎尕那的四季各有风姿,七月的它便是被盛夏偏爱的模样——迭山雪峰褪去了冬日的凛冽,露出青灰的岩壁,山脚下的青稞田铺成绿浪,油菜花把河谷染成明黄,连风里都裹着草木的清香,将“人间仙境”四个字衬得格外真切。清晨的扎尕那最是温柔。薄雾像轻纱般绕在东哇村的木屋间,石砌院墙下的格桑花沾着露珠,拉桑寺的金顶在晨光里慢慢亮起来,偶尔传来几声诵经声,混着远处牦牛的铃铛声,把整个村落都泡在宁静里。此时去达日观景台最好,站在高处往下望,云海还没完全散开,翠绿的青稞田、金黄的油菜花海,还有星星点点的白色帐篷,都被裹在云雾中,像一幅没干透的水彩画。到了午后,阳光变得热烈,却被满山的绿意滤得清凉。沿着仙女滩的木栈道走,脚下是柔软的青草,身旁是开得正盛的野花,抬头就能看见笔直的石峰,岩壁上的苔藓在阳光下泛着光泽。若想寻点野趣,就往峡谷深处走,溪流顺着石头往下淌,水声潺潺,偶尔能遇见背着背篓的村民,他们刚从山上采完蘑菇,笑着跟你打招呼,手里的竹篓里还沾着泥土的气息。

七月的扎尕那,夜晚也藏着惊喜。日头落下后,气温渐渐降下来,抬头是漫天的繁星,银河清晰得仿佛能伸手摸到,偶尔有流星划过,引得孩子们一阵欢呼。若是赶上当地的小集市,还能尝到刚煮好的酥油茶,就着烤得喷香的糌粑,听着藏族姑娘唱的山歌,满心都是热闹的暖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