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怎么了,像个老年人,成天陷入回忆不可自拔。
也许是因为昨天写深夜食堂故事征文意犹未尽,也许是前两天看简友文章受到启发,要么咱今天还接着聊吃那点事吧!
想起母子俩的一段对话。"等我把菜洗干净,给你做完饭咱们再出去玩","不行!咱们现在就出去玩,你就知道吃!"
其实一到饭点就知道吃也挺好的,总比过了饭点还想不起来,一忙起来经常忙到半夜忘了吃中饭的强吧。
言归正传。话说很远很远以前我小时候,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买东西凭票还得认识内部人,买个烧饼只给钱还不行得要粮票。
小学校门口有推着小推车卖零食的有水煮大蚕豆,五香瓜子和花生。现在年轻人可能会想:"这有什么呀,花生瓜子也说说。"
那个时候,人都不富裕没什么可吃的。学校开联欢会也无非就是准备一些花生瓜子,就觉得挺美的。
小学校门口还有推着自行车,卖一层层外形酷似薄饼的吃食,不同的是它们有着各种鲜艳的颜色,红的粉的绿的黄的。现在想想这食物也不知是否添加色素就吃,当时还吃得很香。
三分五分买根小豆或者红果冰棍,一毛还是一毛二的大雪糕算是最贵的,跟现在的哈根达斯也差不多一个高级别吧。
那时候吃冰棍不是嘎嘣嘎嘣大口咬那么痛快,是嘬着吃,嘬到瘦瘦的都舍不得咬一口。
学校门口还有个商店,一分钱三块酸三色的水果糖,有时买话梅糖。
到春节的时候糖的种类会更多些,亲戚带来酒心巧克力酥糖和软糖。
不知为何糖果对小孩子始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我爸曾对我说:"陌生人要是给你几块糖,你也不许跟着他走。"幸亏他告诉我了,要不还真没准几块糖就跟着人家跑了。他老人家把我看透到骨子里了,准是知道我从小就爱吃。
直到现在也经常能看到小孩子吵闹着要吃糖的情景,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你天天吃那么多糖,晚上吃糖容易长蛀牙,每天最多吃一块就够了!""啊……一块不够"。
生病了我爸带我上医院看病,路上一边骑车一边念叨:"我们小孩生小狗病不合适了,说说你想吃什么?"
我立刻就会觉得来精神,买的巧克力也不是"德芙"、"吉百利"、"金帝"那些名牌,根本记不清名字。
可我吃了水果或者巧克力之后病就好了,我爸爸会说:"哦!原来你得的是馋病啊!"
长大一些,电影院附近开了一个大的商店,靠窗的位置还放了两张桌椅。许是电视剧看多了,我自己买了一瓶北冰洋汽水,坐在靠窗的椅子上,学着电视里女主角的镜头"忧郁"地看着窗外……
回忆是美好的,人不能忘记过去,彻底清零跟往事干杯,可也不能总陷入回忆之中。明天一定要说些对大家现在过日子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