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去看妈妈了,打了好几遍电话一直没人接,在我们去了美食城买吃的出来遇到了她。原来她去买馒头了。
“今天星期天了?”这通常是她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我整天糊糊涂涂的,也不知道礼拜几。”
“嗯,今天星期天。您挺好的吧?”
“挺好的,每天就是买菜做饭。”
“不是不让您做饭了吗??”
“不让做了,都是你哥哥嫂子回来做。”
“你来也不提前打个电话,我好多买点好吃的菜。”
“我打了好几遍电话没人接,你看,我已经买好了菜。”
“有鸡有鱼的,你买得更全”她笑着一起上了楼。
进门就进了厨房,说是要做点喝头。那就煮琪子吧。这次我没阻止她,而是和她一起炖锅,添水,她很高兴。说起了孩子“上学去了吧”“嗯,国庆节才走”“国庆节放假回来吗?”“国庆节放假回来过了,还和您一起吃的饭呢。”“哦,国庆节已经过了,忘记了。”“今天星期天了?”“对,星期天了。”“馒头不富裕,我去再买几个馒头。”“您刚把馒头买回来,还买了菜。”“哦,买了啊,忘记了。”坐在客厅看着女婿又不好意思起了,“这些馒头不宽裕,你想吃什么我再买点去吧”“不用不用,已经够了,您刚买回来。”都问一遍才又安心坐下看电视。我悄悄地煮好了琪子,关上火,坐在了她身边。见到我陪她聊天,她更高兴了。一个劲地让我们吃苹果,吃栗子。按照以往的惯例,这个时候她通常会讲她去聊城上学非常想家,怎么回家的事情。然后讲她刚参加工作时的情况。今天却是安静地看电视。刚好老杜说,他昨天遇到电厂的同学说是老妈的学生,就聊了起来。“……姓孟的,电厂的,你的学生,在化肥厂上班……” “忘了,不记得了。”“电厂您还记的有谁?”“秦老师,别的都忘了,我已经许多年没去过电厂了。”“嗯,秦老师有孩子吗?”“小敏敏,她爸爸姓刘。”“您刚上班的时候是在哪里工作的呢?怎么去了电厂了?”“毕业分到禹城了,什么地方叫什么忘了。后来教育局长张成把我调到了离家近的县城。后来有了你们才去了电厂。”“那里的同事有谁呢?”“不记得了,都忘了。”“你在夏津工作过吗?”“结婚以后工作过,那里有个民办老师,姓什么叫什么都忘了,她有一个儿子,家住的离学校很近.”“她姓黄,不只有一个儿子,还有一个女儿。她在咱家住了好长时间呢”“没有,俺不知道。”……
几经启发,甚至连那个黄老师为什么来住,怎么走的,都告诉她,她还是想不起来。至此忽然发现一个现象:帮助过她的,比如教育局长张成,秦老师等等,她都记得。而她帮过的都记不清。曾经算计过她,甚至伤害过她的那些人那些事,她更是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她现在心情平静还特别容易满足,有人陪她说说话就很高兴。家里来了客人也不管熟悉不熟悉,年龄是老还是小,都客气的不能再客气。
记得别人的好,说明她一直心怀感恩;忘记过去的生活,说明了记忆的衰退;忘记曾经的善良,那是她的待人做事的习惯。可是忘记了仇恨……(那些曾经算计她的人和事)甚至见了面还对人家亲人一般好,我怎么心里那么不自在呢。就这么算了,对方甚至没有一点歉意,总有种有仇未报的感觉。可是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想起来也是自己不舒服,忘记更是对自己的保护,忘了就忘了吧。我与世界本无仇,得失恩怨亦随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