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有很多人和事都是弥足珍贵的,每个人在相同的时空背景下拥有相同的时间,这部分时间的主宰者就是你,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做任何你觉得有意义的事,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去做有意义的事呢?唯有如此,我们才不致于浪费时间,甚至挥霍生命。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而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前自己的成败都只能代表过去,我们面对成功不应该沾沾自喜、不思进取;面对失败,亦不应该自暴自弃、妄自菲薄。相反,我们要仔细用好这面镜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明确目标,全面准确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即阻碍自己前进脚步的问题所在,谋求改正。此所谓:知不足,而后发力。
同时,当我们为事业打拼时,又要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具备一种不知足的劲头,才可以激励自己更好地前进,促使自己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寻求全面发展和提高。此外,在发展自己的过程中,应当具备自知之明和知足常乐的精神,这并非让自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恰恰相反,如此才能更好地看清自己,领悟自己其实已经获得了很多未必看得见的人生财富,诸如自己已经拥有的亲情、友情、爱情、婚姻、健康、事业、财富或荣誉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已经拥有的部分,这其实是很幸福的,为什么还要怨天尤人、讳疾忌医呢?我们要做的就是感恩于自己已经拥有的各种财富,以积极的心态健康向上地好好活着。
都说人的一生很短暂,生命其实也是漫长的。人毕竟是社会中的自然人,不能每天只面对自己单独活一辈子。所以,与人交往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很多人觉得活着很累,其实经常是由人际关系的不和谐所致。生活中哪能不和周围的人发生摩擦、冲突甚至是争斗,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倘若为了生活中的琐事而耿耿于怀,必将伤害交际双方原有的感情,彼此关系的隔阂由此产生。如果换一种处世策略,自己主动去感化对方,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许有人会想:对于矛盾的产生,错不在我,我更为有理或者都是对方的错,我为什么要去主动“示弱”,那样多丢面子,对方也许会在心里看不起我呢?甚至连我自己都会因此而看不起自己“怎么那么没出息”。其实这样自己的心里就会好受吗?自己心里因为矛盾的存在或加深而心情烦躁,无法静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这种结果在矛盾发生或激化之前往往是不可能的,到头来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很多时间和精力。
针对这一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和大家共同探讨:面对已经产生甚至激化的矛盾,其实自己通常是有一部分甚至是全部的责任的,因为通常情况下没有人愿意无事生非,当然也有例外,这时候如果选择主动检索自己的过错并在日后及时改正,包容别人并寻找恰当的时机主动和对方沟通,就可能较好地化解矛盾,一次不行不妨多次,总有一天一定可以感动对方。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不是铁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更何况是一颗平凡的心!消除隔阂,越快越好,晚大度不如早大度,一定会省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即使错在对方,也主动去和对方沟通,进行真诚的心灵互动。如果对方是一个值得与之交往的人,此举不会令对方轻视自己反而会让对方心里暗自敬服和惭愧。这绝对不是软弱无能,恰恰是一种看破世俗琐事的包容之心的体现。我的经验是:当有矛盾发生在自己身上时,首先忍住,压住火,“口下留人,脚下有路”,继而主动与对方进行真诚的沟通,分析解决问题,化解消除矛盾,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最终达成共识,消灭铲除隔阂。当然,有一个前提需要我们仔细分辨:对方应该是一个值得与之交往的人,如果对方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人(这种人通常不多也不好辨别),我们就不必浪费时间、精力和感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