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享这个话题,其实答案并不是一定的。因为要做这件事必须要根据自己心中的决定,而不同国家的人们也有不同的认知。
不喜欢分享的人,是肯定有原因的。首先在自己无力去分享的情况下,又有谁会当滥好人去与别人分享呢?再一点就是外国讲究的是自由,分享不分享是个人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但是在外国也会有喜欢分享的人,在中国也会有不喜欢分享的人。
在中国,“懂得分享”无疑是一种美德,而“学会懂得分享”也会成为很多人的学习目标,但是“如何使人学会分享”就是个问题了。
首先,学会分享必须需要你真诚地去和他人分享,不能抱着为了别人的赞美和获得别人的分享而分享。当“真诚待人”用在分享上,你就会发现分享的乐趣。你可以在他人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人,在他人不需要的时候完善他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付出也是会得到回报的,但如果是为了得到回报而分享,这样的分享又有什么意思?只有真心去帮助他人、善待他人、与他人分享,才能得到快乐。
再者,外界对你的熏陶也许会养成你分享的习惯。也许是迫于他人的压力,在长久地适应之后,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分享的习惯。虽然这是很被动地,但是一旦习惯,那么倒是也会有“懂得分享”之美名,尽管没有心甘情愿那么光彩罢了。这样的被动行为在现在的社会中十分常见,人们为了功名利禄而分享,为了名誉声望而帮忙。这已成为表面上的分享了。
最后,教育的辅助必成分享之关键。在幼儿园就似乎已经有老师在要求学生懂得分享了,据说还有专门的“分享课”。但是在“自由”的“阴影”下,分享似乎不大现实,毕竟前面已经说过,自由的人有权利支配自己愿意做的事。而我们要学会的就是在自由的情况下,真诚地去分享。我们需要自由,但我们也要学会分享。
当然了,分享、自由,终究是个人的事,全凭一己之愿。我们不能去强求一个人去学会分享,也不能在一个人身上强加自由,只有自己真心地去改变、去分享、去自由,才能真正地达到目标:在自由的情况下,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