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驴得水》里,当真相大明、所有谎言被揭穿后,孙佳和校长对话的那一幕让我记忆尤深。
为了安慰女儿,让她安心离开,校长想将一切的谎言和事故随风抹散在记忆里,于是说了句云淡风轻的话——“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
这种典型的逃避式态度,实际上已将生活漫不经意地分了层,脑子犹如了无生气的过滤器,通过意愿的阀门,让好的记忆留下继续滋润自己,而对那些不堪的过去则抱着一副“淡漠说拜拜”的态度。
好在并不是所有人都心甘情愿接受他这套自我安慰的理论。
片中孙佳的回答引起了我的共鸣。
“过去的如果就让它过去了,未来只会越来越糟”。
一句话从她嘴里缓缓吐出,寥寥数十字,配着坚定的神情,显得威力异常之猛。
过去发生的每件事都像是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自导自演的戏,因为路上的种种不确定性,这些戏的质量参差不齐,有大放华彩的宏伟巨作,当然也不乏粗制滥造的烂片。但不管怎样,在导演每出戏的过程中,不说倾尽了自己所有心血,但可说也消耗了自己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
成本投入后,结果却不如人意,这是人生一大常态。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有权对那些劣质的戏码或回忆进行格式化清理,因为这当中的某些物、事与我们有难以抽离的关系,你没有理由单向地和它们挥手作别。
血肉相连,岂能说分就分?
至今仍无法理解驴得水导演的意图——为何以一曼自我枪杀的悲剧收尾?她对学校、对朋友明明是付出了很多呀。找了半天理由,只能给自己一个牵强拙劣的解释:从商业艺术片的层面上看,若想作品不止于银幕上的最后一帧,能在最后引发新的讨论热度,张的结局的确是个极带争议的点。
热度的讨论掩盖不了观者心中的悲绪,一曼的离去给这场闹剧施加了更重的砝码。
想忘却?谈何容易。
回到校长那句不成器的话,什么叫“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如果真的将那些回忆金球删去,不理会对身边人的一些伤害,是不是就能让自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活的心安几分?
显然这是个待定解。
再者,窃以为,保存错误的记忆不一定就是坏事。透过愚蠢的经历,从中分析自己在不同情境下可能做出的不妥之事,未尝不是更深入认识自己的方式。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古人尚能认知的道理,我们亦没有理由忘却。倘若大家在出事之后,都因惧怕承受心理上的压力而选择遗忘的规避途径,又何来“长一智”之说。
做了错事儿,勇于面对并乐于剖析,而不是用“上一秒发生,这一秒便删除记忆”的招式去保护自己。
这才是让人突破局限,拥抱更好未来的上乘之法。
不论过去发生的是“糟事”还是“好事”,我们都有必要保持“自省”的意识,但可怕的是,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大家浮躁成性,“反省总结”似乎是件奢侈的不易之事。
当然也不是说这个时代的人变得越来越不思进取,相反的,我发现大家好像都变得过于“急迫”了,人人都在拼命奔跑,停不下脚步,好像把自己当做一个超能大白一样,无限输入膨胀。
总言之,就是我们都喜欢把重心放在经历上,而慢慢忽视了回头看看的习惯。不为其他,只是担心在停下来的时段里别人吸收了更多的东西而赶超自己。
举个栗子。
很多人拼命看书,想刷高阅读量,却因急于求快,不屑于梳理笔记和阅读思维,导致成效甚微,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知乎上有人抛出的一个关于阅读效果的问题。
有个网友的问题是这样的:“为什么读了200本书,感觉读书的价值还是没有体现出来?”
我觉得能问出这种问题的朋友性格上可能和前面所引的校长有点类似,属于那种不太愿意梳理过去的类型。个人觉得,要想将读书的价值体现出来,最好的一个办法是“有所输入”。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在阅读完之后,能有所思,有所写,有所分享,从书里吸收的一切如果不能在大脑里激烈运动一番,真的很难能让你的思维拓展,水平提升。所以将阅读的量和质区分的最好标准,就是看我们是否有意识地停下脚步,对那些读过的书进行梳理。
当很多人都在热衷于饕餮的阅读,而忘记适时停下脚步时,请记得,回过头咀嚼咀嚼那些躺在角落里的碎片知识。
还有关于我自己的一个栗子。
因为自学的意识很强,很爱逛一些论坛和行业网站,去学习设计的教程,平时也有关注一些相关的公众号,经常遇到好文章什么就收藏。
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平时收藏的东西太多,教程都很杂,等到真正动手的时候,才发现素材库都是乱的,没有多少整理的痕迹,而那些收藏过的干货和素材根本就没有被自己第二次或是第三次的重温,这种一面之缘的记忆让我学习的效率不断走下坡路。
但当时的自己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收藏关注的多了,便是学习。
现在想来还真是殊可笑呢,殊不知,这种“不回头看看,不再次整理”的习惯其实是在给自己埋了颗危机种子。
难怪时而会产生一种挫败感,仿佛生活缺了些什么,具体的东西也说不清道不明,反正就是惹人不安的消极情绪。
现在看来,那种慌张的危机感大概就是因为自己犯懒而对本该吸收知识却随意丢失的歉意吧。
不自省不整理的生活就像一团浆糊,分不清精华和渣滓,永远困惑,永远慌张,永远心生迷茫。
相信大家都记得曾子的口头禅。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虽然反省的内容有点泛泛然,但不得不承认这哥们儿的自我觉悟意识还真是高,一天二十四小时,能主动在思考反省上费时间,已非常人所能及。
当然,我们不用奢求达到古人的境界,只要懂得这个自省道理,然后隔三差五不定期地践行就成。过去的不能就让它过去,而是要试着去重新发掘其中的奥秘和增益点。
逝去的每一秒都是让财富,都是让生命串联起来的绳索。生命里的片刻回忆不应被忘却,经历过的都该有所沉淀,而自省则是帮助自己敛聚那些点滴的手段。
生活很快,回忆却不能不再。愿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中,都能适时调整前进的脚步,不丢失每一场小经历。
自省作为一剂良药,能帮助我们在这个高强度快节奏的环境里保持身心协调,活的更充实,让生活少些慌张,心理不再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