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术》是一本教人如何快速阅读(简称速读)的工具书。本书一共探讨了6个内容:
1、阅读速读缓慢的原因;
2、为什么没有时间阅读;
3、为什么读完会忘记;
4、什么是速读以及规则;
5、如何选择可速读的书籍;
6、大量阅读后的体验。
导致阅读速读缓慢的最大原因是:我们被学校长期教育,认为读书就应该100%复制。老师逐字逐句带领我们分析作者说xxx的时候是xxx的心情,背后有xxx隐喻。
为什么老师要带领我们逐字逐句的分析呢?我觉得背后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知识的更迭速读不快,老师有充足的时间去研究一本书的犄角旮旯,也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带领同学们逐字逐句的阅读、做作业、考试等等。
第二,同质化的教材导致名校竞争激烈,全国各地教材基本相同,名校数量有限,想被录取做到滚瓜烂熟是最低要求。
长时间的教育,早已建立了我们对阅读的认知:认为阅读的正确姿势就应该慢读。
这种认为读书就是要慢的心态已不适应当今环境,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知识的生产、传递结构,从而改变了知识的获取速读,过去只在小圈子流行的知识,你只要花一些钱就能获得。
知识数量正在以指数级膨胀,如果你的阅读方式还是单一的慢读,一辈子可能都读不完一天出版的书籍。
另外,现在很多工具类书籍,其实内部的章节内涵和外延相对独立,可以说,就算你跳读过几个部分,依旧能够辨别全书的内容,有点类似于看长颈鹿,即时遮掉部分,你依旧可以知道这是长颈鹿。
面对如此多的知识,我们需要丰富自己的阅读方式,从过去单一的慢读,进化成速读和慢读的组合式阅读方式。
如果想要实现高效阅读,那么,拿到一本书,首先要做的不是打开阅读,而是要先诊断,辨别本书属于哪类书籍:不能速读的书籍;可以速读的书籍。然后,再根据书籍的类型,选择速读或慢读。
不能读速的书籍:一些故事性很强的书籍,如《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集》,你就不能速读,就像没有人会跳过电影的情节;另外,你自己想慢读和仔细探索的书籍,但是这个时间最好控制在15天左右。
能速读的书籍:很多工具书,章节内部相对完整和独立,就算只读头部和尾部,你也可以知道作者的意思,就像我们遮住长颈鹿的肚子,只看头部和尾部我们也能知道这是只长颈鹿。如《快速阅读术》工具类或者商务类书籍,都是速读的。
时间的关系,只能和大家简单分享,“1、阅读速读缓慢的原因”,剩下的5个部分,希望以后有时间再和大家分享。
2、为什么没有时间阅读;
3、为什么读完会忘记;
4、什么是速读以及规则;
5、如何选择可速读的书籍;
6、大量阅读后的体验。
本书教了哪些速读的技巧呢?
第一,流水式阅读法,其实是教我们改变心态,从过去100%存储式阅读,变成让知识流淌过心里,邂逅1%的阅读方式。
第二,讲一个做笔记的方法,首先是一行摘抄,然后是减到只剩一行,最后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一行?
第三,讲了搜索关键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之前,锁定几个关键词,然后阅读的时候,直接搜索这些关键词。
第四,讲到跳读,就是快速阅读文章的小标题以理解一本书的内容。文章分为章、节、段,章节的一般是对段落的总结,看这个可以快速理解一段落的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跳读或者略读。
最后,简单给个评分仅供参考,一本书1-5分,5分是最好,1分是最差,这本书可以得到3分。
为什么只能拿3分呢?因为这本书,作为教速读的工具书,里面讲速读技巧的内容,不到全书的1/10,大部分内容都在讲要有速读的心态,不要觉得速读不好,有了心态就有了能力?
还有很多内容都在讲要养成速读的习惯,固定时间阅读等等,但是又没有讲,如何才能做到固定时间阅读,举例子用的日本小学生,也非常不恰当,因为这些小学生并非自愿养成习惯。我们作为成年人,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如何次啊能养成速读的习惯,这个作者没有讲。
作者一直都在描述一些现象,关于克服现象的方法聊的很少,如果说这是一本改变认知的书籍,我觉得这样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把它定位成工具书,我觉得本书还是有点水,适合在书架前站着看完。
以上,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