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书如其名,是一本实用性书籍,旨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本书架构按照阅读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能读懂文字程度,取决于基础教育程度。
第二层次:检视阅读
这个层次在短时间内略读一本书,从书名,目录,索引和随意浏览中对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谈什么内容,构架了解。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
比较详细阅读,作者仔细从三个阶段,11步骤来诠释,
阶段一: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规则
1.书籍分类:理论或者实用性书籍
2.用一句话论述本书内容
3.列详细内容大纲,比较详细
4.找出作者意图,也就是作者提出的问题
阶段二:诠释一本书内容规则
5.找出书中重要词语,与作者达成共识
6.从重要句子中找出书中主旨
7.找出主旨论述句子,找出其中关联明白作者主张
8.确定之第4步骤中作者解决问题,和未解决问题
阶段三:像沟通知识一样评论一本书
9.除非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10.不要争强好胜
11.说出评论之前,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知识与个人观点不同
批评标准
——证明作者知识不足
——作者知识错误
——作者逻辑不合理
——作者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第四层次: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就一个主题阅读多本书籍方式
1.确定主题内容
2.检视阅读寻找到相关章节
3.带引作者与自己达成共识
4.理清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从作者找到答案
5.界定议题
笔者有所补充:
1.关于主动性阅读:学习初心
2.方式(读、听、视频、讨论),时间,精力(番茄工作)(快速简单完成)
3.学习技能化(边际效应):练习与反馈
4.主动构建知识(学前头脑风暴):不断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5.知识管理:按照技能化,形成流程图。
申明:此次属待完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