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而立虚云
2016年12月25号 《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的语音李,关键词是证明。
在这段语音中,老罗认为,我们应该对周边的、有着更多的紧密联系的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和主见,而对于和自己关系不那么密切的、很遥远的、宏大的一些事物或者概念,则不必有观点。
老罗举了一个例子:辩论会上,选手们抽签决定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辩论。既然是自己的观点,为什么非要抽签决定啊?
这说明,一些离我们很远的事物,我们对它既没有亲身的体验,也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如果再加上自己智力超群的话,就可以很好的为其辩护,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自己真正切身支持这种观点。
这种辩论作为一种智力上的愉悦,是可以接受的,然而我们普通人则真的不必对不切身的遥远事物持有主见和观点。
我有一位伯父,可能由于生活的条件不太好。总喜欢对一些大政方针发牢骚。
他私底下,非常倾向于西方的民主。,可是当我们仔细了解他所遇到的具体生活困境时发现,如果在西方的民主国家里,他的困境可能更加艰难。
这就是关注宏大的概念,而没有关注具体的切身细节所带来的,知行分离。
前段时间电视上流行一种说法,是王健林先生的名言,叫作先定一个小目标,挣它一个亿!可是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个目标太宏大了,没有什么卵用。
与其考虑这样的目标,不如考虑一下怎样每天推一篇公众号原创文章,来得实际一点。
或者作为一个80后怎样才能能被《罗辑思维》这样的创业型公司所接受。毕竟除了,《罗辑思维》的创始人团队是70后之外,其他几乎全都是90后。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困境,独特的困境自有独特的解决方法。他人的方法建议再好也只是参考。
就我本人而言,也从原先关注宏大的观念,大时空的历史,转而关注当下的自己,生活中的鸡毛蒜皮。
这不是堕落,这是一个理想自由主义者向务实保守主义者的转化。这是现实英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