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千与千寻》在国内上映,拉着老婆去复习了一遍。前几日在网上听到用手碟演奏的主题曲,今天上班的时候便在酷我音乐上找原版出来听。
演唱者声音清亮、浑然,歌曲一开始调子就起到最高,把听众带入到那片略有些伤感的世界中去了。曲调如泣如诉,好像一个饱经风霜的中年人在向年轻人揭开生命的意义,远方的风景。
这些都是从乐曲本身听出来的,歌词基本不懂,只能听出个别的词语,连歌名也看不懂,这所谓的意义也全是猜测,不知道是不是合得上歌词。
以前听过《魔王勇者》的片尾曲,也是类似的感觉。只听得懂一点点,然而那奇特的旋律和演唱者时而低沉、时而高亢的嗓音,好像能够看见有人冲破重重困难,见到了远方的光。
所以听歌的时候,有时会不经意地觉着:还是这些听不大懂、却又能隐约捉摸到一些痕迹的歌曲好听。就像是图画中的留白,文字中的无言,此中究竟如何,任君想象。
听懂了歌词,既限制了想象的空间,又转移了注意力,让我们这些不专业的听众们专注在歌词的表达上,而不是歌曲本身的旋律,这样我们是不是失去了点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