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小长假回来之后,例行公事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作业,有的孩子不完成作业,不穿校服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所以也不想错过每一次的教育机会。
一、关于穿校服的这件事情
关于穿校服,全校只有我们班级是全员穿校服的,虽然有极个别的,但是也只是个例。关于穿校服的事,自己曾经在家长会上多次说起,这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他代表的是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是否遵从?如果连穿校服这件事情都不能够从心理上去接受,那么老师需要同学们动手动脑的事情,他又会怎样去做呢?又怎样去对待?
所以自己也在家长群当中说了这样的几句话。
“总觉得什么都是小事,不写作业是小事,不穿校服是小事,骂人是小事,上课唠嗑也是小事,每节课都晚回来也是小事。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积少成多,只会越来越没有自控能力,越来越不受约束!”
每周的时候都会记录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对本周进行一次总结,我觉得细节决定成败,记录孩子的点点滴滴,不仅是对成长的珍视,更是对教育的深思。每一处细微的变化,每一次突显的优点,都是我们洞察孩子内心世界,理解其独特个性和潜力的关键切入点。
通过观察孩子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天赋异禀以及情感波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实则蕴含着孩子成长路上点点滴滴的进步与蜕变,是他们独一无二人生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父母或老师,我们需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去发现并记录这些珍贵瞬间。或许是一幅画作、一曲即兴演奏、一次解决问题的尝试,或是面对挫折时表现出的坚韧不拔,都可能勾勒出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全貌。通过这样的记录,我们能找到激励孩子持续探索、培养特长的最佳方式。
二、孩子的不同会导致怎么的结果
班级里的孩子各不相同,为什么习惯不同,成绩和为人处世也不同,这是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背景和成长环境。他们的习惯、成绩和为人处世的方式都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虽然孩子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但是在一起生活了大约有5年的时间。所以也有大约的共性,那么就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家庭条件都比较好。据说当初进这个班级的时候都是找人送进这个班级的,并且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希望能够考上理想的中学,能够有一个好的成绩能够继续完成以后的学业。
但是即使是相同的环境,孩子们也是共同学习,各自成长。因为孩子们的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的。有些孩子可能家庭环境比较宽松,父母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和监督,所以他们可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而有些孩子可能家庭环境比较严格,父母对他们要求比较高,所以他们可能养成了刻苦学习、认真做事的习惯。
孩子们的成绩也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学习习惯和方法之外,孩子的智商、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都可能对成绩产生影响。有些孩子可能比较聪明,但如果不努力学习,成绩也可能不理想。而有些孩子虽然不是很聪明,但他们刻苦学习,成绩也可能很好。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孩子们的为人处世方式也反映了他们的个性和成长环境。有些孩子可能比较外向、活泼,他们善于与人交流和沟通,容易与人建立友谊。而有些孩子可能比较内向、文静,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和新人,但一旦建立了信任和友谊,他们就会更加珍惜和维护这段关系。
三、习惯和品质成就未来
成绩理想的孩子,习惯更好。这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而理想的学习成绩则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合理的时间管理、高效的学习方法、专注的学习态度等。这些习惯能够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相反,如果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低年级就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如果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将终身受益。
除了学习习惯,孩子的品格和态度也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一个积极向上、自信自律的孩子,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勇敢面对,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这需要耐心和细心,需要不断地引导和激励孩子,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和习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品行良好,懂得感恩的孩子成绩会更好一些。这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深厚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基础。首先,良好的品行是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它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乐于助人、有责任感等品质。这样的孩子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而不是逃避或推卸责任,这种特质将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懂得珍惜,他们明白自己的成功并非理所当然,而是源于周围人的帮助与支持。因此,他们会更加珍视学习机会,对父母、老师、同学等的付出心存感激,并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这样的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更有毅力去坚持,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父母是每一个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学生的身上就能看到家长的影子,而老师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深厚的影响。
孩子也是老师的镜子,老师记录孩子的点点滴滴可以修正老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方式,只有师生真正的相互携手才能同频共进,才能实现相互成全,共赴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