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忘,忘了学,说明本身我们是一个还没有放弃自己的人。
相信大家应该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突然对什么事物感兴趣或是有了一个当下想要学习的目标。开始计划,拿出书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甚至午夜都不觉得累,反而有一种大脑被滋养自己收获满满的感觉,于是满意的躺在床上,安心的睡去。
第二天,忘了一半
第七天,只剩下零星几个对自己来冲击力最强烈的点
一个月以后,只记得读过这本书,有过几个观点或是当时写下的思考,其他的...
后来你觉得这不行继续重复,书是常翻常新的,人是逐渐麻木的,每次都是激情满满的开始,但是后续行动慢慢搁置了,或是生活中其他事情稍微“绊住”了你的脚步
陷入了一种很诡异的情绪中,左右摇摆。一边激励自己进步,一边怀疑自己“迷糊”...
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而且还有一定规律,对于我们来说掌握规律就能更好适应大脑的运行模式。如果你想知道是为什么,那我们就一起看下去吧~
一、记不住是为什么?——遗忘曲线:定时复习
原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人脑对新事物是有遗忘规律的,可以说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如图所示)
二、注意力分散
现在互联网的兴起,让我们获取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分散注意力的方式越来越丰富,脑子一直在处理一些碎片化的信息点,没办法实现链接,人也就越发的浮躁起来。
今天听说这个是风口试试,明天那个付费做的也不错,有太多人教人做什么,加上算法的厉害之处就是能让你一直持续在这些能给你兴奋的事情上,消磨时间。
每个分支都想尝试,看起来好像人生是旷野,但有时候选择多就是没选择。
三、心态调整
稀里糊涂是常态,清醒痛苦说明你在走一条向上的路。
不同群体有不同的社会任务,在自身能量无法承担的时候,过多的关注别人会伤害自己。
曾经跟一个年长一些的朋友聊天,他的一段话点醒了我,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你一点支持和力量。
一开始你身边的人都是跟你差不多水平的群体,你很舒适,后来你进步了来到了一个更大平台,你发现周围人都很厉害,于是被打击的体无完肤,无论是身份背景、资源能力,来自全方面的碾压,开始不自信怀疑自己。但是你要记得,自己也是因为优秀了才能来到这个平台。
等待和抱怨改变不了现状,还可能会让你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行动是最好的“造型师”
同时输入是为了内化吸收成自己的内容,如果能搭配上输出,对自己来说称得上是一个绝好的正反馈方式。
“你在这个台阶上:
向上看,总有人会在你上面
想下看,总有人会在你下面
向上看,你会自卑
向下看,你会自得
最好的方式其实应该是平视” —— 丁辉×姜Dora职业访谈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过自己喜欢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