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电影《皮鞋》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
影片以儿子的角度来回忆童时父亲与自己的经历,在八十年代改革开发初期僵化的体制开始松动人们依然贫穷,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水阳母亲早早去世,父子相依为命。
父亲独自抚养水阳已属不易,在那个能吃饱就能身心满足的岁月里,穿皮鞋是多么奢侈的梦想,可就是在那样的年代,皮鞋就是父亲的梦想,是父亲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是父亲所有动力的来源。
影片里父亲数次与儿子谈及皮鞋,畅想着将来有一天儿子长大穿上皮鞋多么神气。每当父亲绘声绘色的说起皮鞋时连眼睛里都散发着希望的光,在父亲眼里,皮鞋不仅是希望的象征,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期盼,他期盼儿子走出大山,走出这片贫瘠的土地,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生活虽然拮据,但是父亲从来没有放弃过这个梦想,为了这个梦想父亲做背夫、做鞋匠,为了让儿子调养身体不惜与野猪拼命,正是有了这样的父亲,才有了品学兼优的水阳。
人们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影片中有一幕是老师把父亲拿来的饭费交给水阳,小水阳看到钱后摇摇头,拒绝老师的理由竟是2块钱是整钱,而生活拮据的父亲从来都是用零钱凑饭费,正是父亲的淳朴善良养育了水阳的乖巧懂事。
这是一部极具草根色彩的电影,我们看到一位老父亲对梦想的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像影片一开始说的那样,“梦想到达的地方,总有一天脚步也能到达”。愿我们都有梦,也都能乘着梦想的翅膀,在不断飞翔的路上遇见美好,终有一天到达梦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