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国人,一生都在与普通为敌。我们,埋怨那个不成功的父母;我们,痛恨那个不成功的自己;我们,责怪那个不成功的伴侣;我们,抱怨那个不成功的孩子。
作家梁晓声受邀到某大学举办讲座,与学子交流时,一男生语出惊人:“35岁以前,如果我还不能脱离平凡,那我就自杀。”
后来,一个美国朋友问梁晓声:“你们中国人心里好像都暗怕着什么,那是什么?”
梁晓声答:“怕一种平凡的东西。”美国朋友问:“究竟是什么?”梁晓声说:“就是平凡之人的人生本身。”
美国朋友无比惊讶:“太不可理解了,我们大多数美国人都挺愿意做平凡人。过平凡的日子,走完平凡的一生。你们真的认为平凡不好到应该与可怕的东西归在一起么?”
可不是吗?我们不怕死,只怕平凡。但我们似乎忘记了一点:一个人的人生,其实大概率是平凡的。
世界上90%的人都是普通人,9%的人有小成,1%的人能大成。所以,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走向平凡,就是我们最终的结局。
就像古语所说:“幼有神童之誉,少怀大志,长而无闻,终乃与草木同朽。”我们这么努力,不过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
总有一天,我会变成默默叠着衬衣想着从前的女人,你会变成那个看着儿子荡秋千的父亲,早晚而已。
所以,我觉得人这一生,所谓成熟,就是四个“接受”吧:接受父母是个普通人,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接受伴侣是个普通人,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
普通,不代表我们会过得不好。普通人也可以让生活开出花来,普通人也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