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由于文化背景在人际交流中常常惯于回绝一些外来的帮助,在走亲访友时就有在对方家里被招待时,口上说的不用不必不着忙,主人方也就听信客人方,果真就不了了之了。
有的人可能说,那就是主人方故意没想招待,或者有的人说,那就是客人方只想客套一下。那我今天想说的是,真正的招待是想对方之所想,将主动权让对方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能舒畅随心。
举个例子,比如一起吃饭,主人方问,怎么样?吃没吃够?需不需要放醋?
这些都不对。
第一,说明你不够了解对方的需求,但如果双方交情不深可以理解。
第二,说明你准备不充分,完全可以再盛出一碗放在一边或者把佐料弄全摆好来供吃的人自行处理。
第三,如果你就是嫌麻烦又不想显得自己不热情,那么你的热情确实是显的。
不用心考虑别人需求的帮助都会让人觉得是负累,因为这种在理解层面都不达标的互动会降低了需求帮助的人在短期内得到高质量帮助的可能。
比如,有次一个健身教练在发传单,我问是不是只要发出去就可以?
他说不是,还要在单子上留下真实的联系方式并且到健身馆亲自报名才可以算是有效的工作量。
那此时我就选择了把单子还给他,因为我的客套一样的自以为是的收单帮助其实是让对方失去接受真正有效客户群体的机会,那还不如不帮。
有一个实验,大家围成一圈每个人在自己的纸上画画,然后顺时针交换画作给挨着的下一个人,继续创作,结果想考察什么?
在创作交换时,接收上一个人画作的人有没有询问上一个人在创作什么?想怎么画?
这才是帮助的真谛吧,客套的招待作为中国人文化里的面上功夫,在真情越来越难建立的现代社会里希望能慢慢淡出我们的处世之道。交往的有效性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的人有没有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