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李参的《印象笔记留给我的空间》,我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哇!真的有这么认真过生活的人啊!”我也想像她一样记录个人“大数据”,一样写晨间日记,一样高效管理人生:记录、反思、修正、坚持!
“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这是我们对“为何要做笔记”最容易想到的答案。而在李参这本书中,“做笔记”有这么多的好处:
1、建立思维的秩序
我们的大脑擅长的是思考而非记忆。将过去的事情复盘总结、将未来的事情规划,然后讲这“过去”与“未来”记录进云笔记,有利于帮助大脑理清思路,释放占用大脑空间的混乱思绪,有助于我们建立有序的思维秩序。
2、帮助我们建立知识体系
信息如海洋,我们有生之年是没有办法学习到所有的知识的,我们需要根据自己角色定位和关注层面来建立个人的知识体系,做到聚焦,才能事半功倍。
李参的职场角色是培训讲师,那么在她的个人知识体系金字塔中,就会有“心态激励、高效办公、时间管理”等板块;
同时,她还是一位孩子的母亲,对于这个社会角色,那么她关注的领域会有育儿书单等等。
根据关注点建立起的个人知识体系为实现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不断铺路。
3、进行任务的有效管理
我认为这是“云笔记”的最大的好处了。
①为还没开展的任务建立“任务清单”,在笔记里设置日期提醒、插入复选框(提示是否完成),可视化的结果让行动更加清晰;
②建立工作流,对正在开展的任务进行记录跟进,可在云笔记及时记录并调整任务的情况;
③任务完成后的行动与反思
可以在我们的云笔记里完成以下的任务复盘:
(1)工作任务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2)通过这项工作任务,我从中学到了什么?
(3)工作任务在哪些方面值得改进?在下一次任务中可以实施的有哪些?
4、记录我们个人的“大数据”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不断的选择、不断行动和不间停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产生很多的“数据”,像体重的变化、每天的微信步数、阅读的时长、每天的账单等等,很多数据看似零散,但是当你如实记录之后,会发现这些基础数据在很大程度上会帮助我们明确下一步的行动,这些数据就是我们的个人“大数据”,我们可以用云笔记记录这些数据,也可以依赖其他工具来记录这些数据,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数据说话”,让数据帮助我们对接下来行动做决策。
李参在《印象笔记留给我的想象空间》,分享了记录个人“大数据”的一种方法——九宫格晨间日记,也是时间管理领域的经典书目之一的《吃掉那只青蛙》所讲到的记录方法。
看完李参的《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近期利用业余时间重新对两年来的2000多条笔记进行重新的分类和整理,梳理好笔记,让大脑记住该记住的,忘记混乱无序的,让思维变得有序不再“胡言乱语”;让笔记更好地服务于个人知识体系的建立;同时养成记录个人“大数据”的习惯,每天“吃掉一只青蛙”,让“数据”为行动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