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用电脑登录简书收到消息提醒,打开一看,原来是提示我已经加入简书一年了。我首先翻阅了这一年来在简书自己所留下的“印记”,几乎每一篇都是关于《数字时代的学与教》读后感,从最初的聆听与学习再到历经将近半年的实操,直到去年12月份使用麻吉星进行了一次课堂展示,从而获得了大量实践经验,并且促使我更加自信地在音乐课堂上开拓创新。
一:如何在音乐课上做到“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
往常的音乐课堂,学生们都是反复的学习唱、练习唱,使得音乐课堂非常乏味,且难以激起学生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学唱的时间过于长,还会导致学生们对歌曲出现厌倦的情绪,便会越唱越缺乏歌曲原有的情感,小学学段的学生还会出现大声叫喊式的歌唱,老师们往往事与愿违。“少才是多”;缩短学唱的时间,慷慨给予学生自主与相互学生的时间,让他们自行领悟歌曲情感。使用麻吉星“抢权”功能,让每位同学都有表达自己对歌曲情绪的理解的机会,同时抢到权的同学也当了一回“老师”,给没有抢到权的同学做了示范,还提高了同学们的课堂学习兴趣,这样一来,让他们轻而易举的记住歌曲的旋律。“无才能有”;如何不做过多的示范,甚至不做示范便能激发学生们对歌曲演唱情绪的思考?小组讨论、生生合作,让学生们参照歌词并用自己所理解的歌曲情绪来演唱,并回答哪种情绪演唱这首歌曲更合适。在此期间,老师没有太多的语言陈述,而是让学生们自行思考。“慢才会快”;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我往往会因为急于求成,为了在一节课内完成预想的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得不偿失。有了麻吉星的帮助,提高了学生们对我课堂的兴趣,少讲述,多自学,有时候一节课还能够完成两个课时的内容,何乐而不为?
二:我该如何为我的音乐课创造好教材?
“好教材不是来自教师,而是来自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生成与创造”。读完这一讲之后,我开始思考如何将此在我的音乐课堂上实践出来? 音乐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当学生们已经能够熟唱歌曲之后,我开始发掘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特长,如:舞蹈、乐器、诗歌朗诵。再根据歌曲的歌词、情绪、速度、节奏融入这些特长为歌曲加持,最后每个学生都拥有了自己的作品。 再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每个人的表现都是同学们好榜样、好教材。
经过了半年使用麻吉星的课堂实践,我卸掉了一个又一个“包袱”,课堂教学轻松了许多,我的讲授不再机械化,让原本就被学生寄予“有趣”厚望的音乐课更加有趣。每每走进课堂看到学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反馈器递到我手上让我“抢权”来展示他们的成果,“挑人”增加刺激性,并对他们自创的小作品进行“互评”时,我就知道我半年的努力实践没有白费。麻吉星的帮助以及学生对我课堂的肯定使我在教学中找到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