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余联想啊余联想你还真能想,我刚上课才五分钟你就开始浮想连篇了?”。
老刘对我大喊的举动,让坐在第二排角落里的我瞬间成为了全班的焦点。
老刘是我的班主任兼数学任课老师,上课时总是带着一副大黑框眼镜,对班级里的差生总会用一种戏谑的眼光看待。
“你站起来去前面回答我刚刚写在黑板上的问题”。
我看着黑板上的题目。
例:三个数成等比数列,若将第三个数减去32,则成等差数列,再将这等差数列的第二个数减去4,则又成为等比数列,求原来的三个数为?
“这都问的些什么乱七八糟啊,还是我不喜欢的数学”。
我顿时满脸的窘迫并暗暗乍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我拿着粉笔望着黑板上的题,一脸的不知所措。
老刘摇了摇头,拿过讲台上的数学书在我的头上狠敲了一下。
“就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这么久都做不出来,你说你每天来学校干什么的”。
“你就不能学学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名列倒数还能睡得着觉?”。
“我要是你早就钻个地缝躲起来了。同在一个班学习怎么差别这么大?每天都干什么去了?”。
“给我出去站着反省。慢着,把课本也给我带上”。
老刘似乎还不肯善罢甘休,说完老刘看到了我课桌上一本叫《XX侠客传》的书。
那是我未看完还没来得及放进抽屉的课外小说。
只见老刘突然阴阳怪气的说了一句:
“原来我们的余同学是在梦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行侠仗义之人啊”。
话音刚落随后而来的便是全班的哄笑声。
唯独她没笑。
②
我站在教室外的墙角,看着手里的数学书。想着老刘的嘴脸,更加厌恶数学了。
对老刘的种种日常举动我也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两条廊道很空荡,与之伴随的只有朗朗书声和迎面吹来的凉风。我的思绪开始随风拂动起来。
我叫余乐,“余联想”是老刘给我起的绰号。寓意是除了下课,其余的时间都在睡觉(联想),之后便开始在班里流行了起来。
很多的任课老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以为我叫余联想,有一次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点名,点到余乐和余联想时我都喊了到。
以至于体育老师认为有学生没有到课,还请了别的同学代替喊到,差点闹班主任那去的笑话。
我喜欢顾然,正因为喜欢才更加自卑。
她没有班花那般样貌出众,但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是别人不具有的,在课堂上她是深受老师喜爱和青睐的三好学生。
同时也是同学们眼中学霸的存在,这样一个满身优秀集于一身的女孩成为了我的同桌。
在别人眼中我们是两个极端。
一个越优秀一个越平庸。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她的,也许是她的一举一动或是不经意间的一个微笑。
她是我的新同桌,但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话。
最初我总是认为这是老刘的计谋,也许是为了让我在这种强烈反差的对比下羞愧难当。
我依稀记得第一次和她说话是在学校的图书馆里,那天跟往常一样。
放学后我来到图书馆,当我快速的穿过一排排书架准备去往小说类的书架。
在路过文学类书架时停了下来,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是我的同桌顾然。
她手里拿的一本书,我瞥了一眼书名,叫《罗密欧与朱丽叶》,顿时兴致全无。
这外国小说繁复又难懂有什么好看的,我刚准备转身离去,她却突然叫住了我。
“你也经常来图书馆么?”。
她合上书对我笑了笑。
“看过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么?”。
随即她晃了晃手上的书。
“对不起,我对杀死比亚没什么兴趣”。
我漫不经心的回答着。
她白了我一眼,接着用手向我比划。
“是莎士比亚不是杀死比亚。”
“也没兴趣。”
“不去试试怎么知道呢?当你认真去品味,把自己带入到书中人物的故事情节里去”。你一定会被书里曲折的故事情节所打动的,相信我”。
她和我说这些话时眼里闪着固执的光。
不知为何内心某处的坚固好像变得柔软起来。
我开始手足无措,不敢直视她,我找借口去了洗手间,像个战败的士兵那样仓惶的跑了出去。
③
那天下午放学,我匆匆来到图书馆,找到了她喜欢的那本《罗密欧与朱丽叶》。
在离开图书馆时,我像小偷一样偷偷摸摸的将书悄悄塞进了书包里,装作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夜晚来临,借着手电的光亮,我拿出了那本本与我毫无瓜葛的书。
封面是一排英文标题,在英文的下面用花体字写着它的中文翻译《罗密欧与朱丽叶》。
我抚摸着这七个略带立体感的字,打开了封面。
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简介里讲述着一个时代背景复杂的社会下,两家有着世仇的男主人公罗密欧和女主人公朱丽叶一见钟情彼此相爱,最后彼此为了守护爱情献出了各自生命的悲惨故事。
我被书里的曲折情节吸引住了,手指像被施了魔咒一样无法停下,一页又一页。
我仿佛看见在宴会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次相遇时牵手并深情的凝望继而各自对对方产生了好感。
当罗密欧偷偷翻进凯普莱特的果园,和朱丽叶在果园月光下的第一次接吻。
一起见证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在神父的主持下在教堂里结为夫妻。
为罗密欧在决斗中误杀死了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而被流放感到惋惜。
然后我不忍心再继续往下读了。
因为我不愿看着深爱着朱丽叶的罗密欧饮下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毒药。
更不愿看见为了爱情的朱丽叶用罗密欧的佩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更可惜的是如果罗密欧当时要是知道神父要帮助朱丽叶逃跑的计划,也许罗密欧和朱丽叶会过上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
我偷偷合上了书,那些情节始终在我脑中环绕。
那晚,我一直没睡。
第二天早晨我给她递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对不起,其实外国小说也很好看”。
我还特意在上面画了一个笑脸,是为我昨天的突然离开道歉。
她看到纸条上的内容,好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那般兴奋。
“你觉得那本书怎么样?”。
“你喜欢书里的哪个人物?”。
“你为主角的经历感到惋惜么?”。
她一连串问了我好几个问题。
就这样,我们之间的话匣子因为一本小说打开了。
那个上午我们聊的异常兴奋。
她从来没有开过小差,唯独那天她破例了。
④
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
她会向我推荐她喜欢的其他书籍,我开始渐渐意识到我和她的差距。
一咬牙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我改变自己的坏习惯,调整自己的作息规律。认真听每一个老师讲课,做好课堂笔记。
她知道了我的决心,主动帮我辅导功课,数学是我的弱项,她就从最基础的公式。
其由来到运用,她认真的用故事的形式一点一点为我讲解。
同时也开始一点一点走进我的心里。
我决定在期末考试后请她吃大餐,并送给她我准备了好久的礼物。
礼物里除了礼品还有一封告白信,信是我思考了很久才决定放进去的。
时间飞快,一转眼已是学期末。她塞给我一张纸条
“好好考试,相信自己”。
同时画了一个笑脸。
那一刻我们都笑了。
不负她的期待,我的期末名次从倒数升到了中上。
考完的那一天我很高兴的,我说请客去附近的一家餐厅吃饭,为了感谢她这大半个学期对我的无微不至的辅导。
她本来有些不情愿,但在我强烈的请求下还是来了。
我花光了平时攒下来的零花钱,一份红烧鱼,一份糖醋排骨,一份水煮牛肉,又炒了一份青菜加一大瓶饮料就是这次请客的全部。
算不上丰富,还算过得去。
我给她倒了一杯饮料,她说谢谢,然后抿了一小口。
她吃饭的样子很是文静,阳光透过窗帘微微照映在她的脸庞,很好看。
在即将分别的时候我拿出了那个我一直没敢拿出来的礼物,我把头别了过去。
“这···这个···送···给你”。
我竟然开始结巴。她双手接过礼物,向我靠近了一步。
在我耳边轻轻说了一句。
“你,喜欢我么?”
顿时我的脸像火烧云一样红彤彤的,好像有什么东西被揭穿了一样。
“逗你玩的”。
然后她哈哈大笑起来,以至于后来她还经常提起这个事取笑我。
那天晚上我很激动,我开始幻想她打开礼盒的模样,她的笑脸在我的脑海里很久很久没有离去直到我进入梦乡。
那个暑假她给我发了一封邮件,邮件里什么都没有写,只有几个数字[23、25、24、8、14]。
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是什么。
我问她是什么意思,她没有回复。到后来渐渐忘了这事。
⑤
开学再来我们升高三了,老师开始对我们更加严格,学校取消了周末的假期用来补课。
课堂上的气氛也开始悄然变化,少了以前的课下嬉闹,连彼此说话都细声细语的。
我依旧在追赶她的脚步,她也一样陪我复习和巩固。
尽管学习很苦很累,可我们总是给对方写纸条相互勉励。
时间一天天过去,压在我们身上的压力也越来越重了。
我的眼里开始有了血丝,那是长期熬夜复习的结果。
高三的学习生活很枯燥,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第一次模考我进了全班前20。
然后第二次模考、第三次模考。我的成绩开始稳步上升,到学期末时我的成绩已经可以稳定在前十了。
放假那天她问我想不想去看看明湖,我说好啊。
我们租了一辆双人自行车,一路上她又提起的我们第一次在图书馆里相遇的情景。
第一次跟我在课堂上聊天开小差,第一次请她吃饭和送她礼物。
她又说:
“记得当时你脸通红,哈哈”。
就这样有说有笑到了明湖。冬日的明湖风很大,我们找了一处背风的地方看明湖。
我们站在那,良久都没有说话。我一咬牙率先打破了沉默。
“你看过那封信了么?”。
我以为她的反应会很大。
结果她只说了一句:
“很多句子的用法都不对,标点杂乱无章”。
“唯一值得表扬的是你好歹完整了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就这一点,嗯,作文我打35分”。
“额······”。
“怎么,嫌少了?多了怕你骄傲。哈哈哈”。
“那你想考哪所大学呢?”。
“清华吧。你呢?”。
“那我就考北大吧,离得近,哈哈”。
我没有继续说下去,但那次分别后我们其实心里都明白。
那也许是我们考前最后的余欢。
⑥
高考开始了倒计时,各班级开始在前后墙贴起了横幅。
“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踩着别人登向顶峰的人,另一种就是被别人踩着爬向顶峰的人”。
“是眉上的汗水还是眉下的泪水,你自己选择吧”。
这些鸡汤比比皆是。
但是身处在压力的环境之下,仅仅只是鸡汤并不能解决问题。
于是就出现了学生压力过大从某教学楼顶跳下的新闻。
但值得庆幸,我们并没有成为在这种弊端做法下的牺牲品。
考前最后的几天我去了图书馆,看到了许多曾经翻阅的小说。
唯独没有看到那本我和她曾共同翻阅过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那天我什么都没有带走,只留下了失望。
高考结束的那天异常轻松,往日的焦虑一干二净。
大脑空空的,什么都不去想。
“终于一切都结束了”。
她如愿去了清华,但我没在北大等她。
我没能考上北大,填了本地的一所普通一本。
在大学里过着重复的三点一线式生活。
吃饭——睡觉——打游戏。
我再也没有联系她,因为我知道没有意义。
当我还在为游戏怎么通关发愁的时候,人家已经准备拿国家奖学金了。
差距太大,大到我看不清前方的路。
⑦
一天,我正在宿舍里打游戏,电话突然响了,对方说我有一个快递要我下楼去取。
我不耐烦的穿好衣服,想看看是谁的恶作剧。
可没想到送到我手上的,真的是一个实打实精心包装过的快递。
我看了一眼快递明细,寄件人:顾然。
当时我很吃惊,不知道她是怎么知道的地址以至于差点让快递掉地上。
打开了包裹,我竟然说不出话来。
包裹里装着的正是那本那天我在高中图书馆里找了一个小时都没有结果的书。
封面上《罗密欧与朱丽叶》那七个字还是那么有感觉,我抚摸着强忍着没让泪水流出来。
我打开封面里面夹着一张纸条,我展开了那张写满了字迹的纸条。
上面写着。
给余乐:
“你怎么这么笨,说好了要在北大等我的呢?结果一个人走了,现在过的还好吗?”
“你一定奇怪我是怎么知道收件地址的对不对?我在你的微博空间里看到的。”
“还有啊,既然是个大学生了。就不能跟孩子一样每天只知道玩游戏,未来的路还很长”。
“贝多芬即使双耳即将失聪,但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依旧弹奏出了《月光奏鸣曲》。你也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曲谱”。
“对了,其实那天在明湖边上我说的不对,你的文采很好,信我至今还留着。也许以后老了再回看又是别有一番风趣呢,哈哈哈”。
“你还记得那封很久以前的邮件么,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明白那其中的含义呢?”。
“算啦,我猜你肯定并不知道,那我认为你应该在我送你的书里找找它的答案”。
“那或许是一个你曾一直寻找的答案呢!”。
还有啊,生日快乐哟!”。[笑脸]
我的生日。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了,我看着纸条苦笑。
翻开那页做了标记的页面。
23——W
25——Y
24——X
8——H
14——N
那一刻再也忍不住,泪如雨下。
WYXHN——我也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