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没时间、没精力
1963年,密歇根大学的成人教育学教授霍华德·麦克拉斯基提出了生存余力理论模型基本观点是: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那些消耗个体精力的事情叫作“生存负载”而处理这些负载需要“生存力量”
无论是生存负载还是生存力量,都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构成。
关于生存负载,外部负载主要指的就是工作,包括职场工作和没有薪水的家庭工作;内部负载主要来自个体不断发展的生活期望:想买房,想换车,想升职,想40岁之前实现财务自由。
生存力量呢?外部的力量源自家庭背景、人脉资源、经济能力,内部的力量就是个人的能力和经验。
生存力量除以生存负载,就是麦克拉斯基强调的“生存余力”。
生存余力理论指出:一个人要从事学习活动,必须拥有一些生存余力。
问题二:看不懂、记不住
不读书的原因,除了没有时间读书外,最常见的就是“看不懂”“记不住”。可你想过没有,即使你完全读懂了书中的内容,甚至背诵下来,又能怎样呢?
对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来说,看不懂和记不住是致命的问题,它意味着无法通过考试。
著名教育家克里提克斯(Criticos)曾说:“经验本身有价值吗?并非如此——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对经验进行反思之后的智力发展。有效的学习来自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
同样,阅读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并且改变行为只发生在将读来或者听来的知识内化和反思之后。
问题三:看不下去
你有多少次拿起一本书却半途而废?又有多少次为此而心怀愧疚?
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本书中(包括本书)都有很多你能学习的知识,但是其中也有相当多的知识是你不需要学习的。这是没有必要读完一本书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读得越多,不见得用得越多。不妨回忆一下,近年来你彻底读完的一本书是不是对你帮助最大的一本书?
第三个原因是,只要你能将读的书在工作中用上一丁点儿,图书给你创造的价值就已经远远超过书价。
读书难,因为没时间、没精力,因为看不懂,因为看不下去。所以,职场人若想更好地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就需要先装备更对症的学习方法论。
个人感悟:
读书其实并不是很难,前提是你一定要知道自己读书的目的,每一次阅读后给自己一些奖励,并每次阅读后都要付出行动,只有这样才能长期坚持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个人如果要终身成长,必须要终身学习。阅读是学习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无论你是上班,还是自己创业,还是全职妈妈爸爸,都需要多沟通,多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打造关系人脉,成就非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