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可以用忙碌的一天来形容。早上八点半就来到了咨询室,给一位强迫症的孩子做了一个小时的咨询。这个孩子的咨询已经进行了15次,目前来看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孩子的强迫症状基本得到了改善,我想这得益于很多方面的支持,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家长教育意识的改变,当然我在这个过程当中给家长普及的关于强迫症的知识,让家长在支持孩子的过程当中没有走弯路也很重要。
比如我告诉家长,一定要找专业的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并谨遵医嘱吃药。到目前为止孩子对于吃药这件事情非常认真。而很多抑郁症和强迫症患者,在不知道吃药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之前,往往会不认真对待,今天吃了明天就不吃,人为造成了病情的严重性。
其次是在心理咨询的过程当中,我发现了孩子的一个爱好――唱歌。我就像发现了一个宝贝一样,跟家长强调一定要让孩子去学习声乐,把唱歌当成治病的方法,因为只有找到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他才能来表达自己,从而缓解了用强迫的行为来表达这一现象。用专业的话叫“替代性行为”。
孩子在学声乐的过程当中,发现自己非常喜欢弹钢琴,于是跟家长商量要去学钢琴。家长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很犹豫,毕竟是农村家庭,买钢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是我也知道,他们家绝对不是买不起的。最终家长还是买上了一架钢琴,让孩子有了第二个爱好。
果然,孩子找到了这两种替代性行为之后,他的强迫症状改善了很多。年后第一个周去上学,丝毫没有不舒服的感受,只是其中因为感冒请假一天,这样的表现,在家长看来已经非常的满意了。
我相信只要家长不着急,孩子的病情一定会得到控制,慢慢好起来。
第二个咨询就是昨天提到的那个上六年级的小男孩,妈妈是骑着电动车带他来的。在交流了咨询目标之后,我们一起把咨询目标协商好,然后我给孩子和妈妈做了一个亲子沙盘,呈现一下孩子与妈妈的关系。
在抚沙的过程中,当我问到妈妈的眼前有什么画面出现时,妈妈描述她和儿子在海边,儿子大约四五岁的样子,玩的非常开心,她就看着儿子,也很开心。那个时候她就想,希望儿子快快乐乐的长大。
当她在描述这个画面的时候,我的心里特别感动,或许同是经历过婚姻的不幸,在这种家庭当中对于孩子的期待和爱,更让我容易感同身受。我好像也进入到了那样一个画面当中,被那样的画面感动了,眼里竟然满含泪水。
我马上意识到我移情了,迅速控制自己的感情,没有把眼泪流下来,然后调整状态,带领了他们继续走下去。
最终他们的亲子沙盘呈现出的问题非常直观,妈妈沉浸在自己的期待与幻想中,根本没有关注的儿子,而儿子所有的沙具都背对着妈妈。
当我引导妈妈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问她愿不愿意留出来一点空间去关注儿子,让儿子愿意转过身来,妈妈同意了。只是调整了几个沙具,妈妈与儿子之间的道路就顺畅了很多。我问这个小男孩儿:“看到妈妈的沙具改变了,你想不想调整一下?”这个小男孩毫不犹豫的把其中的两个沙具转了过来,一个是代表家的房子,另一个是地铁站。
我再一次被感动了,虽然这个小男孩儿话不多,但是他的内心深处真的有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是他向往的,但是却不是父母能够给他的,而一旦父母愿意给孩子留一条路,这个小男孩儿是那么单纯那么善良的愿意转身。
在做亲子沙盘的过程当中,我又有了很多的感悟。对于规矩的制定,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我们用十分钟的时间,讨论了孩子的具体问题,并给了他们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妈妈告诉我,刚开始她约孩子来做咨询的时候,孩子并不愿意,但是当他跟孩子说是我给他做咨询的时候,他才愿意来。妈妈说孩子很信任我。我再一次被感动了。昨天我对孩子并没有做太多的工做,只是尊重他的选择,哪怕他不想说话,就可以不说,这份接纳让孩子有很大的安全感,也让孩子感觉到我是值得信任的。这来之不易的信任,我想我应该好好的去把握。
不知不觉忙到了11点,回到家一头栽在床上,想睡觉却总是不容易入睡。因为想起来晚上还要去广播电台做节目,而我总觉得我的准备工作做的还不够。
于是打开李玫瑾教授做的家庭教育的讲座,讲的内容正是我需要的,系统性太强了,给了我太多的启示。急忙把李教授的讲座内容变成文字,然后进行整理,就到了四点多了。
广播电台节目做得非常成功,和主持人非常愉快的交谈了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识,走出广播大厅的路上,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花灯就在路边的树上挂着,非常的漂亮,忍不住拍照留念。
九点,还有一个咨询,直到十点多才结束。也结束了我一天的工作。
幸亏儿子不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