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10年前,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描绘了一幅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宏伟蓝图。10年来,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共建国家共同将这份宏伟蓝图绘制成一幅壮丽多姿、精彩纷呈的“丝路画卷”,展现了各国民众携手创造主福美好生活、共同建设更加和平繁荣世界的动人前景。
互联互通,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四海之内若一家”“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千百年前,中国先人就如此憧憬贸易畅通、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正在努力让愿景变成现实。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10年来,“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弘扬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以互联互通为主线,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实现更加深入的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和平发展,谱写交流合作时代新篇。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15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工王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们的主题不是掠夺与争战,而是文化和贸易、交流和友谊。今天的共建“—带一路〞 倡议继承着“和平”“友好”“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因,谱写着各国共同维护和平、促进交流、共同发展的时代新篇。在和平、合作的国际环境中实现发展,是越来越多国家尤其是常年遭受动荡国家民众的共同期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带动越来越多国家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壮大着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
和合共生,铺就互惠互利 “幸福路”。共建“一带一路” 倡议倡导共商共建共享,促进互联互通,其中蕴含的以人为本、包容发展、命运与共等理念,为助力世界走出发展困局、迈向持久繁荣贡献了中国智慧。共建“一带一路” 注重以人为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有宏大擘画,也有细处关照,因地制宜筹划项目,注重参与个体的现实需求。马拉维600眼水井成为润泽当地15万民众的“幸福井”,“鲁班工坊”帮助塔吉克斯坦等国众多年轻人掌握职业技能,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民众称赞中国菌草是“致富草”“幸福草”……许多“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 项且扎实推进,不断增进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文明互鉴,共赴心灵交融之旅。从人类文明史上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曾创造了中华文明、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一罗马文明等多种文明。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这些文明吸收各民族的独特文化,共同构成了 今天多样化的现代文明。“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共建“—带一路”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互鉴之路,推动形成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
中国方案,续写世界共赢华章。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 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共建“一带一路〞探索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为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了持久动力,搭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回体的重大实践平台,对世界共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