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岁的孩子,一直在哭,我相信很多家长都遇见过,在大庭广众之下,孩子的表现特别的打脸,哭只是一种形式。
还要不依不饶的闹,商场里边玩具专柜,每天总会接连不断的出现,轮番上演和遍地开花,让很多家长很害怕带孩子去超市。
据说这都是溺爱的表现,以前的孩子是没有这么嚣张的,记得我小的时候,家长只要一瞪眼,我马上就躲在一边了,怎么敢讨价还价。
可是现在却迥然不同,大街小巷只要我们留心,每天都可以遇见很多次,有办法的家长也许可以以绝后患,穷于应付的家长就只能焦头烂额了。
这不,昨天我就遇见一例,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就是我开篇说的那一个,不知道为什么,和他爸爸杠上了。
先是小声的争执,后来开始纠缠,接着就是撒泼,最后竟然遍地打滚,嘴里还嘟嘟囔囔的骂,这个父亲终于愤怒了。
似乎是这样说了一句,你再这样,我可要打脸了,这也应该算是一个警告,很快就真的扇了一巴掌,于是就有了第二下,第三下。
孩子彻底懵了,也许扇的并不疼,只是有点出人意料,接下来的接连不断的耳光,让那个孩子浑身颤栗,就在大街上,有两三分钟,只有打脸的声音。
我说过,再哭就要打脸,记住没有,在那个家长停止以后,开始和孩子交流,这也是近几年公认的最有效的教育办法。
就是不止要控制孩子,还要让孩子知道你是为他好,明白他应该怎么做,但是孩子真的会知道和明白吗。
我们来看一下尹建莉老师的思考吧,他说可以让孩子一直闹的,不应该压抑和控制孩子的情绪,等到孩子发泄完了,我们再想办法进行处理。
不过我喜欢的另一个家庭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却主张第一时间带离现场,把孩子送到一个安全的空间进行隔离,一直到孩子明白他的错误了。
这和陈鹤琴老师的制定规则有点相似,不过陈老师更加注重的是事前的防控和习惯的养成,对家长的教育素养要求的也就相对要高一些。
打孩子耳光,显然是不对的,在大庭广众之下打,就更加的不对了,把打耳光当作控制孩子的方式,进行不断的强化,会混乱孩子的认知。
可以这样说,最后那个孩子的妥协和家长的得意,都在给我们的家庭一记响亮的耳光,早晚是要回过来的,当孩子的暴虐被暴虐控制以后。
在大街上,或者是商场里,用错误手段逼迫家长的孩子,我们还有另外一种办法就是欺骗,有的人说是转移,这也是有一些问题的。
停下来,讲道理,这是想当然的办法,没有孩子在情绪失控,要不就是表演高潮,听家长说什么素质和影响,“丢人”这个词他们根本就不太懂。
还是说打脸吧,可以最快的控制,能够制造最大的伤害,明智的家长请一定要注意,不如像李玫瑾教授建议的带离现场,让孩子静一静,也许家长也应该静一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