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君書》講述是中國傳統專制政治最黑暗的核心,是中國古代專制君主秘不示人的統治秘訣,首先是怎麼統治臣民,這就是《商君書》馭民的五術:
一、愚民:統一思想。
二、弱民:國強民弱,治國之道,務在弱民。
三、疲民:為民尋事,疲於奔命,使民無瑕顧及他事。
四、辱民:一是無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檢舉揭發,終日生活於恐懼氛圍中。
五、貧民:除了生活必須,剝奪余銀余財(即通貨膨脹或狂印鈔票),人窮志短。
五者若不靈,殺之!
總結一下:老百姓有很多慾望,但國家應該讓這所有的慾望都從這一個渠道來實現:那就是種田、服兵役、為統治階層提供糧食和替他們打仗。
做到這一點,就可以得到統治階層的賞賜。如果不這樣做,就要懲罰。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焚書坑儒、殺豪俊。把那些有思想不接受統治階層控制的文化人活埋。豪俊:就是對統治階層說“不”,體格健壯、性格強悍的國民,不服從统治阶层管理的,都集中起來殺掉。
留下的都是弱小之民,再以奸民統治良民。類似鄉村選流氓惡棍做鄉長村長,讓他們統治善良的老百姓,國家就強大了。
2)
怎麼能讓國家迅速強大?《商君書》給了答案,強國五術:
一、以弱去強,以奸馭良,實行流氓政治,小人政治。
總結:國家的人民里總有強悍和弱小的,兩個層次:一是體格上的,二是有思想、有知識、文化、見解的人。國家要強大,這樣的強民必須消滅。
《商君書》:以強去強者弱,以弱去強者強。(《去強》)
二、壹教,實行思想統治。
總結:思想統治是中國的傳統。真正的愚民政策不是不讓人民受教育,而是讓人民只受一種教育,只接受他的教育、思想、觀點。
「壹教」即:用一種思想、一種觀點來教導他。其他所有的思想都是邪惡的,都是異端,都應該被清除掉。
《商君書》:入使民壹於農,出使民壹於戰……民壹則農,農則樸,樸則安居而惡出。(《算地》)
三、剝奪個人資產,造成一個無恆產,無恆心的社會。剝奪個人資產就是剝奪個人自由的條件。
四、辱民、貧民、弱民——利於統治。
總結:侮辱人民,讓人民貧窮,削弱人民。
《商君書》:民,辱則貴爵,弱則尊官,貧則重賞。以刑治,民則樂用;以賞戰,民則輕死……民有私榮,則賤列卑官,富則輕賞。治民羞辱以刑,戰則戰。(《弱民》)
五、殺力——發動戰爭,外殺強敵,內殺強民。
3)
《商君書》:國貧而無戰,毒生於敵,無六蝨,必強。(《靳令》)
總結:國家窮了更要打仗,結果是把毒轉移到對方去了,國內就沒有那麼多壞人了。六蝨,六種對國家無用之人。這樣,國家就強大了。
《商君書》:國強而不戰,毒輸於內,禮樂蝨害生,必削;國遂戰,毒輸於敵,國無禮樂蝨害,必強。(《去強》)
其實自漢以來治國無非就是用儒家還是法家,而儒法之爭的真相:「以國為本」還是「以民為本」。
商鞅是法家的鼻祖,把商鞅的問題談透了,可以解決一個很重要的歷史認識誤區:法家是什麼?儒家是什麼?什麼是「儒法之爭」?
自漢以來,古今的學者們就已經有一種共識,認為中國歷史長期以來存在一條基本線索,就是「儒法之爭」。
長期以來,國體一直都是「儒表法里」,也就是以儒家政治理論為外表裝飾,以法家政治理論為實際統治術。
統治集團將「法家」逼入地下,只能做不能說,這就是儒家兩千年來對中國政治最大的貢獻。
這種愚民、弱民、貧民改革的逆流,從來就沒有被徹底清掃出歷史舞台——被視為「儒臣」代表人物的諸葛亮,教導後主劉禪時,交待他必須閱讀的書籍當中,赫然就有《商君書》。
4)
商鞅最後的命運是在秦國高層內部權鬥中被「車裂」(五馬分屍)。
史書記載「秦人不憐」(每個秦國人都恨他入骨)。
秦國雖然強大了,但是在這個強大的秦國沒有一個人獲得真正的幸福,包括商鞅自己。
商鞅變法後的秦國橫掃天下,以一打六還完勝,法家勝利了,商鞅勝利了!
統一後的秦國是一個無聲的世界,是沒有不同意見的國家。看起來是盛世,看起來非常穩定。魯迅先生說:不在沈默中滅亡,就在沈默中爆發。
秦國最後的滅亡就是一個人喊出了一句話,陳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振臂一呼,秦國瞬間崩盤。
歷代君主都在暗地裡使用商鞅教給他們的辦法來治理百姓。只是商鞅說的太露骨了,這些君王們還要保留一點顏面,於是都用了儒家做了遮羞布........
作者 江東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