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集团组织的教学分享会,上午9:00一直到下午5:00,听到了很多一线老师的教学案例分享,也感受到每个人都有一颗向上成长的心。
其中,我作为蓝郡园的教学园长也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感悟。
今天,没有时间更文了,就把我的分享会内容梳理梳理分享给大家吧~~~
总述:
教学管理工作其实并不重在“管”,而是重在“研”。
研什么?
研师、研研、研生、研学
这四方面就像咬合的齿轮一样,只要其中一个动起来,其他三方面便会良性循环起来。
(一)研师
(1)方法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教师作为理念传播的载体,只有教师提升了,教学质量才会提升,孩子才能发展。所以,研师很重要。凡事都有方法,我用到的研师的方法是:全面撒网,重点培养;术业有专攻,各专各其长。
听起来挺顺口,做起来也非常简单:充分了解每一位老师,用适宜她的方式支架她。
(2)态度
工作最好的状态不是你让我做什么我便做什么,而是“我想做什么,我去做什么”。同事佳佳承接了很多教学任务:制作主动学期材料、记录学习故事、调整区域材料。我很好奇她的感受,而佳佳却说:这些不是你强迫我做的,是我自己愿意做,我不觉得是压力,自然而然就有了结果。
你看,只要工作的开展从“要你做”转变成“我要做”之后,双方都很舒服,结果就很乐观。
当然了,在此之初,教学园长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保证教师有一个好的心态。
(3)激励
蔡康永说:“所谓情商高,不只是好好说话,而是双方找一个彼此都舒服的姿势。”
所以,激励教师的时候,要对教师进行分析,看哪种方式更适合。对待男老师肯定要直来直去,不拐弯抹角;但对待女教师便要讲究方式方法。
总之,我们经常说教师要做孩子的“脚手架”,而教学园长则需要做老师的“脚手架”,这样,在双层“脚手架”的支架下,孩子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二)研研
教研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有力保障。
教研是提升谁呢?
当然是老师。
既然提升的是老师,那就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教学园长要和教师成为学习共同体。
今年我用到的教研形式有“案例式教研、体验式教研、充电式教研和个别化教研”,通过不同的教研形式带动不同教学水平的教师共同成长。
当然了,教研需要设计,需要给予老师引领的权利和领导力。
(三)研生
虽然研生是教师做的最多的工作,但也是教学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今年我把研生的重点放在了研究孩子情绪方面。
我记录了几篇关于孩子情绪方面的教育随笔:《看见是最真挚的爱》、《想哭,就哭一会儿吧!》......其中,最深刻的是学习到了“感觉轮盘”这个概念
“感觉轮盘”最内圈分为6个部分,分别是人类最容易辨别的6种情绪——
悲伤,生气,害怕,愉快,有力,平静。
“感觉轮盘”的上半部分是负面感受,这些感受出现的时候,一个人会感觉到“不开心”;下半部分是正面感受,这些感受出现的时候,一个人会感觉“开心”或者“内心安宁”。
孩子在四岁左右就已经对自己的情绪有了很多认知,只是还没学习到足够多描述自己感觉的词语,所以,教师需要帮助他们学习很多和感觉以及情绪相关词语。
(四)研学
通过怎样的途径将理念传递给孩子,考量的是一个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研学,主要工作是把“我要教”转变为“我要提问”。
有策略的提问题能帮助孩子自己探究问题的根本,能让孩子的思路更清晰。
所以,在老师和我沟通的时候,我也会经常使用“提问”这一策略,通过提问题,让老师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根本,这样既培养了老师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老师的思考力和探究力。《真正的爱是放下评判》这篇随笔写的就是我怎样通过提问,让老师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师们也会将“提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教学中,通过给幼儿提出“真问题”,让幼儿挖掘“问题所在”,然后再独立的解决问题。
关注教师的工作经历,变评价者为经历者;
关注儿童,变“教授”为“提问”。
真正的和教师成为学习共同体,为老师服务,为教育服务。
感谢每一位同仁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运营部的督导让我们更自律。
感谢研发部对教学的引领和导航。
感谢在座各位的聆听。祝大家新年快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