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街上空空荡荡,马路似乎昨夜也饱饱地吃了一餐年夜饭,撑得站起来使劲伸懒腰,于是一下子变得又宽又长。
孤零零的红绿灯,在空阔的背景下,格外醒目,仿佛一粒粒硕大的红宝石绿宝石,在细雨飘飞中,在湿淋淋的柏油路面上,闪烁着朦胧的倒影,一丝不苟,自娱自乐。
晃荡在异乡的街头,突然手机微信群里传上来一则《打工小伙为回家放弃三薪,车站痛哭》的新闻:打工小伙,三年春节未归,今年下定决心辞掉春节三薪的工作,但事与愿违,没赶上车,又丢掉工作。在车站痛哭不已!
这样的新闻难免令人心酸而心疼,而我想的最多的是盼他过年回去的家人。
如果他未婚,他的父母定也双鬓斑白。三年春节未见儿子的身影,想必也经常以泪洗面。
如果他已婚,他的妻子和孩子,这三年春节是怎么度过的。一个留守女人在家里满怀欣喜的张罗着年夜饭,当听到他不能回家过年的消息,心里是有多沮丧!
春节本是举国欢庆,全家团聚的日子,有多少人过成了形单影只。为了生活,很多人同打工小伙一样,努力着,奋斗着,艰辛的奔波着。
记得2008年雪灾的春运,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位爸爸抱着不到1岁的小孩冒着冷雨在广州火车站排队买票的情景,画面至今记忆犹新……
大人的头发被雨淋湿,孩子的嘴唇冻得发紫,那时距离除夕还有2天。现场记者采访他问,这么冷,带着小孩挺辛苦的,不如今年留在广东过年吧。
可那位爸爸说,无论多苦多累我们还是想回老家跟父母一起零点倒数、吃饺子、看春晚,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们还是会回去的,一家人团聚是我一年到头的盼望。
一名网友说:有家的地方没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他乡容不下灵魂。故里安不下肉体。
是啊,这种肉体和梦想不能合二为一的纠结,只有生活在异乡的同胞们,才能更有感触,才能在我们每个人奋斗的岁月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爱自己的家人,在聚少离多的无奈里,我们只想争分夺秒地相聚,在一年的最后一天里陪伴、相守。游子想回乡,但家人更期待,返乡的路不易,盼你回家的心更痛!
2
我以前有个同事的老伯,他们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儿一直在外读研、读博,后来留在了美国,回家的次数也不多。每次有什么事都是招呼我的同事去。同事请假的次数一多,我们都知道了他的老伯夫妇。
记得有一次,他老伯突发心机梗塞住进了医院,差点有生命危险,同事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去陪护。可为不影响女儿的学习,他老伯硬是不让告诉她住院的消息。
他说,他想想就有些后怕,幸亏老伯没有什么事,要真的有什么事那岂不是此生再不能相见,自己或堂姐会否愧疚、悔恨一辈子!
虽说这对老人平日里有亲戚帮忙,但是总不如自己的儿女在身旁贴心和温暖。尤其是过年过节,别人家合家团聚、几世同堂、其乐融融,他们家却依然像往常一样冷冷清清、别无两样。
别人家辞旧迎新的鞭炮响起时,老两口只能望着夜空里转瞬即逝的烟花叹息。别人家围桌而坐推杯换盏道贺新年的时候,老两口只能四目相对默默无语。
有一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过中秋节的前几天,那位同事一下班就开着车陪他的老伯夫妇去逛超市。原因是他的堂姐说中秋会到上海出差、顺道回家陪父母过一个中秋节。
老两口高兴啊,闺女从到外面读书后就一直没有和他们聚在一起过一个团圆的中秋了,他们恨不得把超市里的每一样东西都买上几份、恨不得把所有的美食都准备齐全,才不亏了回家过节的女儿。
虽然那次同事的堂姐只在家呆了一天,但是他的老伯夫妇却高兴了大半年,而且每次逢人都会说,女儿回家陪他们过中秋节了。好像这是种得来极不容易的幸福,值得口口声声的宣扬。
也就是在那一次,同事说,不管什么时候,都会在过年过节时陪在父母的身边。他说,他亲眼看见老伯夫妇在堂姐要离去的那个早晨,手足无措的忙碌,他们给她装了满满一大包她小时候爱吃的东西,目送女儿上车后很久很久还站在路边红着眼不愿意回去。
那一刻他觉得父母送别儿女的画面太残忍、太心酸,萌生出儿女不在身边的老年父母真的好可怜的感叹。
3
是啊。儿女是舟,终要四海为家。
但是,有父母的家却永远是儿女这艘船停泊、靠岸的港湾。他们催促你起航、鼓励你扬帆、在你经历风浪的时候他们告诉你:孩子,别怕,希望在就能勇往直前。在你受磨难、委屈的时候,他们其实心里比谁都疼,但是却依然能笑着对你说:跌跌撞撞、磨难受伤终会换来蜕变和成长。
于是,我们这些做子女的,在父母的目光中、希望里、鼓励中、支持里渐飞渐高、渐行渐远,直到有一天,我们策马天涯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我们的父母已经年迈,已经皱纹满脸、青丝不见。
他们,从来都不会自私的要求儿女要囿于一隅在身边陪他们安度晚年。
他们常常说:你放心,我硬朗着呢?不要担心家里,你安心搞工作,你过的好我们就放心了。
他们,从来都不会说:没有孩子在一起的节假日是多么的凄清、落寞和孤独。
他们,从来都不会在你忙的时候说:孩子,不管多忙,你都得回家过年看看。
是的,不会!
他们从来都是这样说:别记挂我们,我们什么都好,吃的好、睡的香,精神还特别棒。
他们还会说:路太远、天太寒你带着孩子跑着辛苦,开春后暖和了有时间再回来吧。
可是,开春后、暖和了我们又有了新的忙碌,回家的计划又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
他们,总是在子女面前佯装坚强和硬朗。为什么呀?还不是为了让儿女少为他们操心,不因他们分心。
但是,转身之后,他们却在别家的欢声笑语和团聚声里孤独无比、羡慕不已。儿女的回家,成了他们的惊喜,成了他们始终没有说出口的期盼。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有归途。”
过年了,趁父母在,回家吧!无论在哪里,不论有多难,请暂时停下忙碌的脚步,踏上回家过年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