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学习一直聚焦在“认清自己,认清真相”上,现在一切趋于稳定,就想把劲往“形成自动式思维,学以致用”上使。
可经过一番学习,有一种心里明白,嘴上说不出的感觉,就好像考试时,似曾相识却答不上来,一下考场就知道答案的那种感觉。虽然不会像以前那样把天聊死,但也不会有意思,更不会引导的聊。
究其原因,思来想去觉得:课也听了不少,新知也好多,但就是捋不清,也汇总不好。很多问题,别人一提知道是那么回事,但自己就想不到,串不起来。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常说孩子的那句话“无论在任何场合,你肯定都能写出自己的名字”,于是刻意练习来增加熟练度,可一遇到问题没两个回合就接不住了。
后来经过求助,明白了“问题是用来了解的,不只是解决”,又从海勇老师那里学来“学习不是为了避免冲突,而是问题出现时能抓住机会提升孩子”。那就再学接着沉淀,结果发现依然无法胜任“沟通”,只是不再担心会有冲突。
真的是“只要你想要,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一天,有幸被王永春老师邀请参加飞花令,说是为钱江英老师家小才女创造展示机会,我第一反应还是“胜任”。王老师说你想胜任什么?就是啊,我想胜任什么?一是怕轻易被孩子碾压,孩子会觉得没劲;二是怕把孩子压倒,扼杀了孩子的兴趣,在为不知如何把握好这个度而担心。
这一心路历程,回归到我们的亲子关系中,很大程度上应了海勇老师说的那句话:“很多的父母在学习成为一个更好父母的路上,走上了一个偏执的学习之路,压抑着自己的压抑,锤炼着孩子的免疫,让自己和孩子都走上了一条更加艰难的道路”。
就是啊,我为何而学习呢?海勇老师说:“为自我提升学习,为真爱出发;做有意识的努力,而非做秀式的改变;学读懂孩子的方法,而非操控孩子的技巧”。这与院长教的“当我们大脑里有科学认知的时候,孩子的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是我们提升他的机会;当我们大脑里没有科学认知的时候,孩子的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是我们收拾他的机会”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我却走着走着又忘了为什么而出发。说到底,还是那份学习的功利心;是那份愚昧无知、不会变通的固有思维;是那个原智的心智格局在作祟。
好巧不巧,周六晚儿子来电,趁机聊了我学不会坚持的原因,过后细思量,突然间就想到了曾和儿子一起读过的一个绘本《犟龟》。
说是一只倔强的乌龟受邀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路途遥远,时间仓促。这在其他所有动物看来完全是不可能抵达的彼岸,而在这只犟龟眼里却是那么胜利在望。
他甚至都不知道那个婚礼现场的地址,好不容易花费一天的时间走了一小段路程,在停下来打探前方的路时却被告知自己背道而驰了。而此时距婚礼盛典的召开仅剩一天时间,小动物们都劝他放弃,而这只倔强的小乌龟的回答始终是那句:我会准时赶到的。
甚至当别的小动物们告诉他,这个国王已经不幸身亡时,它依然坚定的回答:我会准时赶到的。
就这样走一路问一路,走一路接受着来自不同比他优秀的动物们的劝阻,而他始终日夜不停地赶路。最终它真的赶到了,只不过参加的是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庆典!
是啊!上了路,就天天走,总会遇见隆重的庆典。正如古罗马西塞罗所言:“任凭怎样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使之有所成就”,真正厉害的人,都有深井思维。
此刻再去品味,加上王永春老师不厌其烦地对我文章的逐句解读:孩子那是热爱,是使命,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根本不用坚持。我一下子理解了孩子为何做什么事情之前,非得要想个明白再行动,原来是在确定那个坚定不移的奔赴目标啊。而我之前只是压抑着自己的压抑,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接受,只不过是做秀式的改变罢了。
如今,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既想孩子自由翱翔,又想一路领航,还没那个本事引领;既相信孩子的能力,又不放心他孤军奋战,还无所适从。站在中间当然左右为难,就像王永春老师说的那样:要么自然退场,别去孩子的世界里当主角;要么绽放自己,在自己的跑道上,创造出自己的价值,孩子会看到榜样,自然跟随。
从今天起,我要转换角色,做孩子最忠实的观众,坐在路边为他鼓掌。同时,让过去的一切随着岁月尘封在历史里,让迷失的自己重回自己的人生轨道。致敬王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