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唐僧给人的印象是软弱无能,但人们也大都很宽容地认为他一心向佛、意志坚定,有一股不到西天誓不回的决绝和韧劲。
公众的集体无意识,往往背离事实的真相。心目中的美好,往往只是是一厢情愿的美丽误会。
从小说实际来看,唐僧离我们所认为的差得太远。西天取经并非出于他的本意,坚持走到最后也与他的毅力无关。“西天取经”是如来亲自决策、观音亲自领导、众仙家亲自参与、唐太宗实际发起的;是如来、观音、太宗选了唐僧,而不是唐僧选了“西游”。某种意义上看,西天取经是一个双料官方任务,唐僧没的选,也不是说不干就能不干的,纵有千难万难,只有走下去一条路。
唐僧的原型脱胎于历史上的玄奘法师,但二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最大的不同还不是小说的虚构,而是“西天取经”的动因。玄奘是真真正正发宏愿、自主自发到佛家圣地探求真理,而且还是偷渡出去的。或许是人们太崇敬玄奘了,爱屋及乌,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份崇敬之情转移到唐僧身上了。呆呆姥姥八十多岁了,年年寒暑假一遍一遍津津有味地看83版《西游记》,每每看到唐僧发呆、不明事理便气得大骂:彪子!彪子!老人家出身旧社会没有上过学,并不知道历史上有个同名的僧人,她对于唐僧的评价完全出于对人性的理解和直观,率性而真实。电视剧好歹还有为尊者讳的考虑,其实小说中的唐僧更是不堪。
但西游团队实在是太过著名了,提到西游、取经,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唐僧师徒四人跋涉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反而忘了真正的玄奘。其实小说中还写了两次“西游”,在呆呆看来,其崇高性丝毫不亚于唐僧团队,可惜也都被读者轻易放过了。
一次是,孙悟空当了几百年猴王之后,突然见心见性,忧患起生死,受一众老猴撺掇鼓动,出海求取长生不老之术。其路线是:东胜神洲花果山→南瞻部洲→西牛贺洲。显然是一次早于唐僧近千年、同样成功了的西游。一次是,六耳猕猴自组了一个取经团队,虽然还没走出几步,就被迅速被剪灭了,但其影响力却搅得周天神佛、地府阴司不得安宁;虽没有成功,却是自主自发自愿的。都说六耳猕猴是“妖怪”,作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了?(何为妖怪,何为神仙,请参看第一篇《孙悟空的生死迷局》)碍着谁事了?——呃呃呃,确实碍人事了……
虚实四次“西游”,孙悟空、六耳猕猴包括历史上的玄奘都是自发自觉自愿的,但无一被灵山认可,一个被责令“不许说出我的名字”,一个被棒杀大雄宝殿之上,一个还是偷渡出去的。而唐僧这个非自愿、不能自主的“西游”,却一路众仙帮扶,功成名就、名列佛国!
太不公平了!
不公平吗?
幼读《西游》,总会争竞一番公平、对错。而今所见的只有逻辑!动机只是一端,利益分配才是政治经济的核心和最终评判标准。古今中外皆然,天上人间概莫能外。
自古及今,伟大事业不属于、不能属于个体的英雄,离不开、必须要依靠组织、大领导的运筹。即便是不世出的英雄,也必须是组织推出、打造、认可的英雄!
呆呆之所以是呆呆,思及此处,又发起呆来,胸口一痛,不禁悲鸣,陈寅恪先生被誉为“三百年未有的史学奇才”,首倡“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终受残酷折磨黯然陨落;而无论私德还是才学均饱受唾弃争议的郭沫若,至今仍是官方敕封的泰山北斗。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