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点周
高考已经结束。每年的六月,都是学子和家长最焦急的季节,李笙竹更焦急,高考真的不是自信就能给你想要的成绩,等通知书的时间越发的漫长。
李笙竹在村中同龄人成绩很好,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虽然家里穷,但是学习让她为家里增了不少光。李笙竹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在大家已经住着砖房的时候,她家里还住这土坯房,李笙竹的父亲老实,不善交际,养一个家只用他的蛮力。母亲是传统农村妇女,操持家庭的各种家务。
李笙竹是家中长女,因为父母一直想生儿子,连生三胎才得到弟弟。李笙竹从小除了要帮母亲做家务,还要照顾二妹和小弟。喂猪,喂鸡鸭,做饭,洗碗等?
李笙竹不想自己的人生复制母亲人生的样子,在书本中看到更广阔的未来。从小学习刻苦,除了帮父母干活,就是埋头读书。同龄人喊她玩耍,她拒绝,久而久之就变得“不合群”,也有不少同学笑她“书呆子”。优秀者往往被平凡者嘲笑,事实总会悄悄打脸。
这等待通知书的六月,李笙竹很焦虑,做事也心不在焉,通知书是要到村里的“老年会”拿,村里大家的信件统一存放的地方。每天李笙竹都跑“老年会”三次,村里同班同学拿到通知书了,李笙竹等啊等,也没看到有自己的名字。
李笙竹越等越着急,急得要哭出来。她觉得自己的梦想就要破灭,如果考不上自己志愿的大学,也意味着她人生就要走另外一条普通路:打工,嫁人,生孩子。李笙竹终于绷不住,一边洗碗一边悄悄落泪,看着一边打闹的弟弟妹妹,看着沉默无言各自忙碌的父母,看着昏暗发黄的电灯,眼泪奔流而出,从抽泣到嚎啕大哭。
父母放下手里的活,互相对视一下,从房间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写着录取通知书,李笙竹用装满眼泪的双眼看这几个字时,这几个字感觉像闪着金光。
她很少在父母面前哭,理解父母的辛苦,从小懂事。来不及擦眼泪,赶快从父亲手里接到信封,一声“咝”的撕开,看到心仪的学校抬头,含着泪花的眼和嘴角一起笑了,发出似哭似笑的声音,样子逗得父母也笑了。
但是父母的笑容很快就消失,展出日常有的愁容。父亲说:我刚田里回来,邮递员直接送到家,那会儿你正跑老年会,我就先收下了。李笙竹还沉浸在通知书的喜悦中,没注意到父母的愁容。
考上大学是喜事,但是学费是愁事。李笙竹的父母不知道怎么跟女儿开口,盘算家里所有能凑出来的钱。过了几天,李笙竹开始看到父母发愁的样子,自己也跟着发愁了起来。甚至想过要不要放弃去读书。
在暗黄的饭桌上,终于开了口:爸妈,学费不够的话,我要么不去读了吧。
“说什么傻话,大人的事小孩别操心,我们会想办法的”父亲不看她但是话语跟坚定。
李笙竹没有接话,默默噎了几口饭。
整个暑假里,父母更卖力的干活,李笙竹也更卖力的干活,村里有什么临时工,采茶叶,穿烟叶等所有能赚点钱的她都去干,老顾弟弟妹妹的事就交给住在隔壁的爷爷奶奶。
临近开学,整个暑假全家劳动力收入整合,够一个学期的学费,卖掉家里的猪,鸡鸭,连鸡蛋都卖掉了。李笙竹问过一些村里有上过大学的姐姐哥哥告诉她可以助学贷款,她下决心申请助学贷款。
父母平时沉默,但是对女儿读书的事行动上不沉默,虽然想要儿子,但是也不重男轻女,这样的父母在农村还是很少见,李笙竹懂事又学习好,父母高兴又骄傲。
录取通知书是另一种人生的邀请函,父母和李笙竹一家的努力才是推开另一种人生的力量,父母不因为贫穷而放弃看到的机会,改变命运,需要全家人共同的眼光。
开学的时候李笙竹收拾好行李,父母弟弟妹妹都一起在村口送她上了汽车,这辆小巴送走了无数人,李笙竹开始了她人生第一次远行,在命运故事的本子上书写第一页。
不点周,简书号/微信公众号:竹溪槿。
喜欢文字,涂鸦画画,爱好斜杠,从事过服装设计助理,网站推广运营等工作,希望通过文字找到自己的价值,通过文字得到不同的体验,在写作的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