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聂隐娘》上映一周后,上海南京西路的繁华大楼上竖起了侯孝贤的大海报,然而城市西边的一个半旧电影院里,观众已是寥寥,这种片子即使采用了大牌和华丽的拍摄手法,依旧受众不多,看不懂是最多的声音,但爱的人就很爱,一定要等到音乐字幕完全播放完毕才起身的观众也不止我一个人。
侯孝贤过往的任何一部电影,拿来电影院放映,观众都会忍不住看手机打瞌睡,且不说早期2个半小时默片般的长电影,即使是有梁朝伟、刘嘉玲、李嘉欣、羽田美智子、伊能静这些人的《海上花》,面对一样的华丽丽画面、雾里看花的剧情,掏了票钱又不骂人的都是好修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说过,在话语里,你很少能学到人性,在沉默中却能。我想,欣赏侯孝贤的观众是能在沉默里听出人性声音的一群人。
三十多年所拍的电影,只有画面声色愈美、题材更替,我所见的候导一直没有变过,遥远克制的视觉角度,缓慢细微地叙事节奏,他乐于呈现足够甚至过多的生活细节,冷静不动的镜头是有力量的,这积累的力量也非为了传递讯息、推动剧情,而要把观众引入更深的思想感情,如果你也同样地注视过生活里的普通场景,你家年事已高的亲人、邻居家玩耍的小孩、无聊反复的情侣,甚至是路边擦身而过的乞丐,每个人身上都携带了不为人知的前尘往事,只要你带着同情的眼光,没有人是清清白白的。候导在这些看似无戏的人物身上,投注的目光深远持久,是一种满含慈悲的抚摸。
《悲情城市》
《千禧曼波》
《海上花》
其实拍电影重要的就是你怎么找到自己。你能不能透过电影这个形式表达自己成长过程中累积出来的眼光?因为你有这样一个童年,有这样一个成长的过程。关注的角度跟眼光就是最重要的。”---侯孝贤
候导的结论是,每一个导演一辈子都在拍一部戏。他说自己是在南部乡下长大的,从小爱往外跑,其实已经界定了他的眼光,从小去借书看,借到都没有了,看言情看线装书,感觉是根据看的书而来,自己属于《海上花》那种感觉,代表中国人看世界的一种眼光。他认为,王家卫是拍上海回忆那一块,他的底色是从这里来的,没有人能超过他,杨德昌则是离开台湾到国外再回来,也有了新鲜的角度。
至于剧情,很多年后,你还能记得生命中重要经历的情节吗?最后留在心里的,还不是模糊颠倒了的情节,只剩下片段的画面和感觉。《聂隐娘》讲述唐朝武侠故事,古典的叙事尤其讲究隐喻,是可以留下诸多细节待人细腻揣测的局面。
青鸾舞镜
「一个人没有同类」这句最直白的金言,托身于青鸾舞镜的典故,鸾鸟三年不鸣,见镜中自己以为同类,长鸣而死。这句话是打开整部电影的钥匙,聂隐娘虽然点名娘娘(嘉诚公主)就是青鸾,她自己何尝不是镜中孤鸾。她的青梅竹马田季安却不同,有元氏照顾幼子,有胡姬可共舞,有兄弟贴身相守。
夏靖:田季安贴身护卫 儿时好友玩伴
白牡丹
嘉诚公主对着白牡丹抚琴时,花开正好,皇帝去世后,白牡丹一夕之间全萎了,白牡丹即嘉诚公主,一样从风华的长安来到凶险的魏博。
玉诀
嘉诚公主赠给窈七和田季安的一对玉诀,原本是一段佳缘,却被乱世冲散。窈七变成了聂隐娘,从道姑处回来杀田季安,相认只能靠玉诀,窈七见玉诀掩面而泣,田季安看见玉诀,回忆起窈七被道姑带走前,闯到元氏家中,这是窈七为自己婚事的怨恨不甘。
磨镜少年
镜子让青鸾对自己的影子发狂,磨镜少年让聂隐娘袒露身体的伤痕,说出孤独的心痛。这是全片第二次聂隐娘的感情充沛动容之处。最后,聂隐娘放弃了杀田季安,辞别了道姑,她和磨镜少年有诺言,要回新罗,她说到做到了。
“假如拍每部电影要把事情全部弄清楚,那要拍到什么时候。但这故事是一个源头,想事情的时候有这个源头,就会有个造型出来,虽然不知道故事以前是如何,但这个造型会呈现出内容,内容不见得观众明白。每个事情都要说清楚,那几小时也说不完。”侯孝贤说了,电影一次看不懂,就再去看嘛。他的电影带来的感官体验又何止一次能尝完呢。
给看完此文的童鞋泄个密,候导也唱过歌出过专辑呢,去搜侯孝贤《太阳》,感受一下他沧桑真挚的老男人声线吧。
行走在这伪假的城市中
能为一个真实陪上时间与感情的
绝无仅有
就只剩侯孝贤了
——侯孝贤献声的专辑《太阳》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