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铁凝
·
文/茶心
·
今日,阳光格外温暖。
铁凝,阿来等人到洛带香樟小院,龙泉巴金文学院……来去匆匆。
我作为龙泉作协作家代表之一,早上起床时还有点犹豫到底该不该去,一是感冒没完全好完,加上昨晚朋友请客回家已深夜,头脑还有点昏沉;二是,我不是追星之人,对一个喜欢的人心里欣赏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赶至现场,这次只是作为龙泉东道主去扎扎场子而已。可拉开窗帘后见阳光明媚,心情一下灿烂无比,于是决定前往。
与预定的时间上午11点刚好赶到洛带香樟小院。作家刘常琼和张永康比我先到一步。
几分钟之后,刘常琼一句“他们来了”。我一回头,见铁凝、阿来等人在龙泉作协主席刘小双陪同下已到了香樟小院门口。走在中间的铁凝神采奕奕,一身休闲着装,上穿一件长袖白T恤外加一件蓝色中长针织外套,下穿一条牛仔裤,中等身材,不胖不瘦,两腿修长,齐耳卷发,皮肤白净,脚步矫健轻快,眉浓而稍直,眼睛明亮清澈,一束阳光照耀在她身上,她整个人显得美丽又高贵,精神又清爽,成熟而干练。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铁凝。虽然在报刊和电视上看见过她多次,实际上她比照片上的样子年轻漂亮多了,根本看不出已是六十花甲之人。这位站在文字和荣誉金字塔尖的女人,没有不可一世的高傲和霸气,她非常知性优雅,笑容满脸,像邻居姐姐一般让人感到和蔼可亲。不像一些半灌水响叮当的人,总是自以为是趾高气扬,可以对谁都目不斜视,不屑一顾。
早在十多年前,我就开始断断续续地读过铁凝很多文字,并且透过文字更多地了解了她……
铁凝原姓屈,名字是跟随父亲的笔名铁扬取的,她的父亲铁扬是个著名的画家。在父亲的记忆中,女儿从小就有着出色的观察力和语言天赋。197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十七岁的铁凝说:我要给大家读两篇小说,《会飞的镰刀》和《冬虎的故事》。铁扬听完朗诵后感到非常惊喜,他想,女儿如此热爱文学,应该给她介绍一位更专业的老师。不久后,铁扬就带铁凝去了保定的莲池,拜访他的朋友、《小兵张嘎》的作者、著名作家徐光耀。铁凝把《会飞的镰刀》朗诵给徐光耀听,铁凝请教怎么样才能写小说,想不到徐光耀说:“你这已经是小说了。”他的肯定,让铁凝坚定了文学梦想。
1975年,铁凝高中毕业。她问徐光耀,怎样才能当作家。徐光耀说,去农村积累生活。于是铁凝放弃去部队和留在城里的机会,毅然去了当时条件艰苦的河北省博野县做了一名知青。这一去,就是四年,为铁凝熟悉农村、体验人生,打下了厚实的底子,也成为她后来的长篇小说“三垛”系列和《笨花》的创作源泉。
几年之后,其实,铁凝是有机会回到城市的,但她放弃了。她说,“我觉得一个中国的作家,如果对乡村不屑于去了解,你可能会写出漂亮的小说,但是你不会真正刻骨铭心地了解中国这个民族和这个社会。”
此后,铁凝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4部,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对面》、《永远有多远》、《一千张糖纸》等100余篇、部,以及散文、随笔等共400余万字,结集出版小说、散文集50余种。1996年出版5卷本《铁凝文集》,200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9卷本《铁凝作品系列》。作品曾经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另有小说、散文获中国各大文学10余项。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她的成就引起了中国文坛和中国作家协会领导的重视,1996年,她当选为河北省作协主席。
铁凝一生是热爱文学的,而且她将文学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她认为文学应该承担一种功能,并说:“文学的终极目的不在个人的小悲欢,而是通过人物的悲欢反映现实。”。她喜欢巴金先生的话:文学能给人光热和希望,能让人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我们从几百万的文字中,读到了一个厚重的,锐利的,绵密的,甚至是沧桑的铁凝。她关注人性细微处的变化,不是很尖锐,但温润且坚强。就如小说《哦,香雪》,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像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汪曾祺在生前留下的最后一篇文章《铁凝印象》中曾评论过铁凝的短篇小说《孕妇和牛》,说那篇小说“俊得少有”。
有人说,铁凝之所以在文学方面又如此大的早就,是因为她有一个艺术氛围良好的家庭和了解她支持她的父母,以及周围强大的朋友圈,假如没有这些,她能走到今天的顶级位置吗?确实,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可普天之下,比铁凝条件优越之人论家庭背景,论社会关系应该有千千万万吧,但为什么中国只出了一个铁凝呢?我想,这与她的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脚踏实地,刻苦努力分不开的。因为,成功向来没有捷径可走的。
事业上成功的铁凝情路上可一直坎坷的,虽然不乏追求者,但高处不胜寒,真正与她匹配的能让她走进婚姻的那个人却一直没有出现。当时,冰心对已30岁有余的铁凝说:“你不要找,你要等。”正是冰心这句充满禅机的话给铁凝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影响,让她明白爱情是一种态度。只要等待,就有希望遇到自己理想中的爱情,找到一生相依为命的人。直到铁凝遇到著名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中国证券市场具有影响力的研究者华生,华生说自己被“铁凝的大气和女人味”所吸引。而他们爱情之花的盛开是两人去听评弹,根据陆游和唐婉的词改编的古曲《钗头凤》,他们听着陆游和唐婉的爱情绝唱,听到“内心温湿柔润”。那一次让华生与铁凝都有着更多的惊喜与惊讶。原来他们有着那么多共同点,包括价值观,甚至对文学的喜好,生活习惯……2007年4月26日,50岁的铁凝终于和华生领取了结婚证书,得到了她应有的幸福。
很多人认为,铁凝一定是位严肃之人,不仅对文学还是生活。其实,铁凝是一个懂生活情趣的人。生活中的她也永远溢着明媚的笑脸。汪曾祺曾经这样评价她“心有温情,天蓝水清”。她的生活很有规律,日出时起床,打开窗子,呼吸新鲜空气;头发天天洗,不吹不烫,自然干;把鲜花的气息留在枕边,有时插一枝小清竹,有柔有刚,有青有绿,仍如少女的心境。铁凝和普通女人一样,也喜欢打扮。哪怕一个普通读者要见她,铁凝也要梳妆打扮整齐后才见。年轻时,她留着披肩的长发,娇憨可爱;别一对别致的发卡,又分外单纯;有时,她将双手插在风衣的口袋里,健步如飞,美丽而洒脱。
铁凝不仅热爱生活,更是热心地关爱事业和他人。中国作协会员刘希涛曾撰文讲述,走上河北省作协主席岗位不久,铁凝就倡导建一座文学馆,在一无立项二无资金的情况下,她带领同事不断修改方案,跑细了腿,最终在省政府支持下建成了这座文学殿堂;每到作协评职称时,为给没评上的老作家争取一个名额,铁凝比谁跑得都勤。
无疑,铁凝赢得了人们对她的敬重。喜欢她的人越来越多,不仅仅是喜爱她的文字,我想更主要是因为她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吧?因为如今天下,才华和品质两者双优的人可以说得上是凤毛麟角了。
我默默地看着她, 铁凝是匆忙的,辛苦的,时间几乎不属于她自己。她每到一处,总是忙着开会讲话,参观访问,题字签名,照相留影……像个不停歇的陀螺。好在她精力充沛,浑身似有使不完的劲。这,也许是文学带给她的精神力量吧?
但我还是为她祈祷,祝福,希望铁凝永远是铁铸的身体,长命百岁。因为中国的文学事业不能没有她,需要像她这样的人带领。
短短的两个多小时很快过去,在巴金文学院吃过午饭一起合影之后,铁凝一行下午三点过又要从成都飞往下一个城市。
我将手高高举起,与她挥手再见。
不,更是向她深深地致敬!
写于2017/11/7,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