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

文/林小白

01

最近我的状态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焦头烂额。

新书进入宣传期,旅行进入倒计时,还有一堆工作和琐事,整个人简直要爆炸了。

但最让我痛苦的是新书宣传。

我性格偏内向,不善于人际关系,而宣传靠的就是人脉资源。

如果放以往,也就是出上本书的时候,编辑没有在这方面给我压力,我就自己一个人宣传,宣传宣传就不了了之了。

毕竟,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太过微弱。

但这次不一样,出版编辑很重视,几乎天天问我个人的宣传渠道有哪些,让我确定资源,明确时间。

压力很大,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去问人。

02

因为性格关系,又不善交际,所以,我一般有问题都是自己解决。

好比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会开口问路,那一定是我自己看地图解决不了的时候;以及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我一定是自己先搜索,尝试找答案,实在找不到了,再去打扰别人。

我总觉得,麻烦别人是一件不太好的事。因为总觉得欠别人的,心里很不舒服。

但为了新书宣传,我能怎么办呢?只好试试了。

我先从我联系比较频繁的几位编辑入手。

“我的新书《行动力》上市了,可以帮忙推一推吗?”我战战兢兢地把这句话发给囧囧(以下简称“囧”)。

“可以。”过了一会儿,囧回过来两个字。

我又把类似的话发给另一位编辑,他很快回复我,公众号不是他来管,他可以帮我去问问,之后告诉我,可以,联系他的另一位同事就好。

似乎,主动寻求帮忙,并没有很讨人厌啊。

03

后来,囧在大群里以我的事例来告诉大家,只要你努力学习(看书、写稿)、乖巧的话,出书就能享受他尽力推书的待遇。

过了一会儿,他晒出一张聊天记录,原来是群里的另一位小伙伴,也出了书,看到囧在群里发的,才知道原来他可以帮忙,便也向他请求帮助,囧也答应了。

然后,囧在群里发了一段话,意思是说“不懂得向他人寻求帮助的人,也不懂得拒绝。

这句话一下子击中我了,因为我就是不懂得拒绝的一个人。

04

前几天和刘老师出门遛弯, “我现在非常难相处。”我对她说,“变得很爱Diss人,我感觉我的叛逆期现在才来。”

好比说,某某亲戚跟我父母说,让我去考公务员,结果我父母转头,就想让我这么去干,我自然不乐意,于是就说,“他喜欢考公务员,那就让他孩子长大后去考啊,让我去考是怎么一回事。”

再比如之前,某个人跟我父母说,我工资太低,让我抓紧时间跳槽,我也不爽,“她想要高薪,那就让她孩子大学毕业后去找高薪工作嘛!”

但换做以前,这样的话,打死我都不会说出来。我会心里想“这和你有什么关系”,然后表面上微笑着说,“好的好的,我考虑一下。”

是的,我曾经也这么虚伪。

听完我说的这些事,刘老师笑了,“可能,你原先也是‘讨好型人格’。”

我愣了一秒钟,“是啊,我原先就是。”

但你要知道,在知道“讨好型人格”这个名词之前,我没想过自己是个“讨好型人格”,还一直以为我是因为性格关系,才不懂拒绝,不懂寻求帮助。

05

之前看《奇葩大会》,蒋方舟在里面说到了“讨好型人格”,我看的时候就在反复念叨“这就是我啊。”

在生活里不敢和人起冲突,工作中遇到不公平的事时也只能是隐忍,不敢轻易说“不”。

这么看来,我简直是翻版的“蒋方舟”。

因为是讨好型人格,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麻烦他人。因为害怕一句“拜托”会给对方带来麻烦,会让对方觉得不快。

殊不知,这样的“讨好型”,并不会让你更加受人喜欢。

06

上个月看《这就是街舞》,简直刷新我的认知。

我当时满脑子就是一句话,“天呐,跳街舞的人都是这样的吗?这么敢表达?”

在海选时候,一位男团选手,在没有音乐背景的情况下,“尬跳”了一段舞蹈,下面的人不干了。

“没有音乐哪叫什么舞蹈?”“音乐!要有音乐!”

大家大声喊着,而不是小声议论。

当时的我,捧着IPAD,心想,我如果在现场,肯定是压低声音跟旁边的好友说,“这人没有音乐怎么也跳得好好的。”

但是他们的性格是那么鲜明,而我竟然不觉得他们讨厌,反而很羡慕他们。

因为能够如实地表达心中所想,也是一种能力吧。

07

“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这是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上所说的话,我深以为然。

勇敢说出心里所想,甚至勇敢去Diss人,偶尔任性,偶尔让自己不好相处,是正视自己,不委屈自己的过程。

那天,当刘老师告诉我,可能你原先也是讨好型人格之后,我告诉她,“虽然我觉得我现在变得比较难相处,但我真的比较喜欢现在的自己。”

因为现在的我,至少大部分时候,都是我自己。

—END—

作者简介:林小白。热衷旅行,热爱写作,出版了《行动力》《每天多出一小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