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上,我正忙着给顾客试手表,进来一家三口,我就招呼了一下,那位妈妈说,不急,等你先忙完,我们自己先看会儿。师傅要跨出去接待的脚又缩了回来。
这边的顾客随便试了下就走了,我就去接待那家人,只听见那位妈妈始终很耐心的让儿子多看看喜欢的,然后一起试试,脸上露出让人愉悦的笑容,语气不紧不慢,一直很温柔,听了心里暖暖的。
男孩子一边看,一边拍图,似乎在征求别人的意见,爸爸忍不住,说了句:别看了,把手机给我,然后想看看儿子在干什么。
妈妈说:你不要看儿子的聊天信息呀,儿子在问同学好不好看呢。爸爸听了,就直接把手机关掉,放进口袋里了。
试了半天,妈妈总是会为麻烦我而表示感谢,很客气,我想这也是我该做的呀,最后,即使妈妈想让儿子选自己喜欢的金色,但儿子还是坚持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银色,在忙着包装的过程中,妈妈也虚心问了我关于手表,自己不知道的知识。一家人开开心心的离开了。
平时也经常也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买手表,家长总是摆着一副开明的姿态,说让孩子选自己喜欢的,结果孩子选择的不是家长觉得太大,就是颜色不合适,非要给孩子买自己看上的,最后闹的不欢而散,孩子被气走了。家长丝毫不尴尬的说,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缠,轮到我哭笑不得了
2
第一个事例中,孩子生活在这样有爱,受尊重的家庭中,不怒不争,可以坚持自己的主见,听从自己的内心,多幸福啊,和妈妈的努力滋养是分不开的。即使爸爸有爱心,耐心不够,妈妈也是可以友好的和爸爸做好沟通。
而对于,第二个事例中,妈妈们只是表面上表示尊重孩子,但他们并不和孩子沟通,不给孩子建议,也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就觉得自己的想法都是正确的,关键孩子才是主角,那么即使孩子选了妈妈喜欢的,也不是从心底真正接受的,能开心吗?
3
小时候,Andy是很外向的,嘴巴甜的很,带到哪里都是奶声奶气的叫着叔叔阿姨,爷爷奶奶。
等到3岁后,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变成了慢热型,出门见到人不愿意主动叫了,爷爷奶奶有时候越要求,越没有用。
我自己带他出门的时候就没有要求他,总是自己主动叫那些叔叔阿姨,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有了变化,也会主动叫了,甚至小区有的我不认识的人,他也会主动热情的叫爷爷奶奶,真是格外欣喜啊!
这种影响也是潜移默化,慢慢来的,急不得,但要不间断去做。
其实,毫不夸张的说,孩子从出生到二十多天后就有了模仿大人的本领,那么你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就要给到孩子什么样的榜样,再加上后天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所以,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先做好榜样,润物细无声的滋养孩子。
一.做好孩子的榜样
孩子从出生到3岁,是第一个快速成长的时期,也是各方面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孩子的妈妈要注意孩子每个阶段的引导,一点一滴的渗透。
二.要让孩子留在身边
现代社会压力大,经济基础决定家庭环境,好多妈妈生了孩子后,很快又会重返职场,毕竟挣钱才能保证家庭生活更幸福,但可以把孩子留在身边,请爷爷奶奶一起过来帮忙带,还是请保姆,就是天天能看到孩子,有交流和沟通,既能滋养孩子,还能让孩子和妈妈的感情更牢固。
三.妈妈需要不断的学习
知识的更新是非常快的,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不学习将很快会与社会脱节,知识落后,无法更好陪伴孩子成长。
所以,妈妈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也帮助成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