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岁到两岁之间,小孩子的排尿次数逐渐减少,从每天20次降至每天10次左右。在二到四岁的时候开始懂得憋尿。在四到六岁这个阶段已经可以控制自如。然而,偶尔还是会失控(几周有一次尿失禁),这是可以容许的。
事实上12岁时仍有3%的少年偶而会尿床,医学上以6岁为分界:6岁以下尿床算正常,6岁以上需要治疗。
尿床的原因
1.遗传
2.睡眠因素:睡得熟
3.尿路动力学:小孩子膀胱容量较小
4.夜间多尿: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
5.心理因素:常见于继发性尿床的孩子,另外过动症的孩子也常尿床。
尿床对儿童自尊心的影响很大,对儿童情绪及行为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尿床的小朋友来说,除了给予治疗之外,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非常重要。
不羞辱,不惩罚,同担责
没有孩子是故意尿床的。面对尿床的孩子应有同理心,不应嘲笑、处罚甚至羞辱孩子。不要伤害孩子自尊心。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亲和他是同一阵线,多鼓励多关怀。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没有克服不了的难题。
不要把宝宝尿床的事随意讲给别人
尊重宝宝的隐私,不要把宝宝尿床的事随意告诉别人。有的妈妈可能对宝宝尿床不以为然,还会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比如「我们宝宝昨天又画地图了」,虽然是无意的,却会让宝宝感觉自卑,甚至对宝宝的心理产生更大的伤害。
改善尿床的方法
行为治疗(此内容来源于台湾台北马偕医院黄瑽宁医师)
1.每天在孩子就寝前,提醒孩子半夜如果想尿尿,要爬起来去厕所。不要小看这个看似无用的贴心小叮咛,它可是除药物以外最有效的方法。
2.把厕所的灯打开。
3.鼓励孩子白天多喝水。利用白天喝水来增加膀胱的容量是一个训练的方式。
4.睡前两小时不准喝水。
5.睡前要先解尿,把膀胱尿干净。
6.勇敢地把尿布丢掉。虽然用了尿布早上清理会比较方便,但是孩子知道自己穿着尿布(或如厕训练尿裤),会降低他半夜起来尿尿的意愿(有点有恃无恐的意思)。
7.当然,尿布丢掉以后,床单下就要有某种保护的措施,免得你家的床垫闻起来臭臭的。比如说,在床垫外铺一层不透水的塑料垫。
8.如果尿床了,要求孩子早上和你一起清理床单。较大的孩子可以教他自己换,自己洗,自己晾这些床单,并且出门前冲个澡以免身上有尿骚味。教孩子为自己的尿床负责是很好的行为矫正方法,但是不需要配合羞辱性的漫骂,这样适得其反。
9.早上如果看到孩子没有尿床,大力给予赞许。
10.不要惩罚或责骂孩子,更不允许其他的兄弟姐妹拿这件事取笑尿床的孩子。通常孩子早上发现自己又尿床后是又羞愧又自责,他也不是故意要如此。因此让你的孩子在家能得到最大的接纳,就从陪伴他渡过尿床难关开始。
对六岁以上孩子的建议
当孩子大于6岁,但仍总是尿床且上述行为治疗无效时,医生可能就会考虑使用药物,它的作用是增加尿液浓度、减少尿量产生,一般建议短期使用。常用的药物有抗利尿激素Desmopressin (DDAVP) 和Oxybutynin。
尿床警报器
尿床警报器是用来控制尿床比较有效的方法,但建议七岁以上的孩子再使用。尿床警报器在感应到第一滴尿时就会开始发出声音、光甚至震动,叫醒孩子去尿尿。可惜的是,这种孩子通常是闹钟也叫不醒的,最后是父母邻居全都吵醒了孩子还在睡。国内很少用。
半夜叫孩子起床尿尿
这是最后一招,也是父母最不情愿的一招,且这个方法是否有效仍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半夜叫孩子起床尿尿的次数最多一次,因为半夜叫孩子会打乱孩子渐渐成形的睡眠规律,使得只有在熟睡时才会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无法正常分泌,反而造成尿床,也使得孩子的生理发育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