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批评艺术 ,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认知能力有限的孩子们?只是面对问题,作为教师,我们既不能熟视无睹,一笑而过,更不能暴跳如雷,挫伤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沟通,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呢?

一、场合佳

场景1:语文课上,老师正在深情朗诵朱自清的《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可是这时,手机不合时宜的丁冬冬响起来。老师一怒之下:“给我滚出教室!”

这样的处理肯定是不恰当的。它首先给其他学生展现了一个情绪失控的教师形象,学生是具有向师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在遇到类似的事件时,也会依样画瓢,比如班干部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就会怨声载道,容易与同学发生冲突,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同时,也会让这个孩子受到大家的孤立和歧视,认为他是一个“破坏分子”。所以老师如果说一句:“连手机都来赶趟儿,是吧?”学生没准就笑了,然后眼神警告,留待课后解决。这样既能让教学顺利的开展,也保全了这位学生的自尊。所以,通过眼神警告,肢体示意能现场解决的,最好。如果不能,则需将学生带离教室或人多的场合,给予自己和孩子冷静的时间,从而为进一步的沟通处理,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

二、音量低

场景2:两个孩子在课间打架了,还被学校值日生记上了一笔。要知道这是周五的下午,眼看这周“文明班级”的光荣称号,就要花落咱班啦!为之努力一周的其他同学,心理上迅速被蒙上了一层阴影。可气的是:被班主任唤到办公室的两个人,其中一位“肇事者”,还不以为然:“不就是个称号嘛?有啥了不起!”班主任拍案而起:“只是个称号吗?大家努力了多久,你不知道吗?-----”越说越气的班主任,嗓门也越来越大。于是两人低头不语。

越是生气,越是要降低音量!这样才能集中孩子的听力,给其回复的音量做好榜样!低下音量,才能拉回你的理智,才能控制你的情绪,不使矛盾激化,给孩子自尊,让磁场稳定。场景中的班主任,如果首先深呼吸几下,缓下语速,“只-是-个-称-号?!”慢慢释放你的怒火,低声详尽描述一下这一周师生所做的努力,包括他自己的努力,相信更能激起学生的反思和回应,而不是不敢回应,不愿搭理!

三、语调和

语调包括说话时的停顿,重音,和升降调。如果说话像激光枪一样,就太尖锐,会触发孩子叛逆的因子,并且还会令学生听不到重点,感受不到训诫的意义;如果说话像白开水,就太平淡,抓不住孩子的心,等于没说!孩子也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把握好停顿和重音,严肃柔和的搭配好升降调,如复述完场景2中学生的话后,停顿数秒,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运用降调肯定该生在本周的努力,用升调预测引导他的积极的想法:“发生这样的事情,想必你也很遗憾,很难过吧?”再停顿,再等等该生的反馈。那样的话,效果必定如太极,让浑身是“躁气”的孩子,无处着力,降下火来;让无意犯错的孩子有安全感,自我反省,主动改进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四、措辞当

场景3:放学了!老师正忙着备课,两个学生大大咧咧的走进来。

“老师,今天的作业是啥呀?”

“上课的时候,你们两个不在教室里面吗?长不长耳朵?用点心,好吗?”

虽然老师的语气很柔和,但我敢断定,除非他们是故意找虐,否则很难再来问老师问题的。

因此,在批评时,一定要措辞恰当,切记不要运用反诘的语气和质问的措辞,就像“难道你看不见吗?你是不是没长耳朵呀?”这样的语气和措辞,除了显示你比学生高明一点以外,于有效沟通没有任何帮助!同时,也不要使用此类威胁的言语,“再吵,老师就把你们送到班主任那里去!”或“再吵,就出去吵,吵完了再进来!”或“再随地吐痰,就用透明胶把你嘴巴封上。”这些发泄情绪的言语,因为小一点的孩子会真的相信,会很没有安全感,失去自我,努力做一个迎合大人的孩子!大一点的孩子会觉得很搞笑,我就这样,看你敢不敢?

五、内容实

类似与“你怎么总是爱把脏乎乎的手指放在嘴里?”、“你怎么总是不交作业?”“怎么就是你爱别人闹矛盾?”的话,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强化孩子的坏习惯,而是在贬低孩子的人格和质疑他的能力,降低他的自我效能感。如果你经常使用,譬如“总是”、“老爱”“经常”这样的词与消极对抗的行为放在一起,那么可想而知,孩子的反应要么压抑敷衍,要么顶嘴谢绝沟通是多么的正常!所以教师只有不翻旧账,就事论事,冷静解释不良行为的后果,这样才能给孩子真诚回应提供机会和做出好的榜样。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评价性批评换成实质内容性提醒和建议,如“把手从嘴里拿出来吧,细菌都到肚子里啦!”还有,“把东西整理好,上课就不用到处找喔!”等等。

六、肢体语言来助攻

“能用肢体动作表达清楚态度的,绝不用语言。”批评的最高境界就是:我啥都不说,你能感知我需要你表达你的遗憾和歉意,并答应从此改正。“啥也不说”——突显的就是肢体语言的魅力。

蹲下到可以和孩子的眼睛平视的程度,用真诚而又严肃眼神告诉他,你很介意他的不当言语或无理行为,你需要他get到他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因为没有口头语言的输出,有点叛逆的孩子或歪理多的孩子就找不到切入点,只能将“我就是喜欢那么做”等话咽回到肚子里去,然后乖乖反省,提高认识,改善行为。

七、提前警示巧预防

巧用批评的艺术,还需要站在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性格特征的前提下,这样才能在以上六种注意事项的帮助下,提前干预,从而取得沟通效果的最大化,避免不愉快批评的发生。例如如果教师看到某位学生上课写小纸条,提前用眼神严肃警告。例如在孩子上课想玩手机之前,帮其保管手机或提醒关机。

总而言之,想要搭建师生和谐沟通的桥梁,需要我们从更新理念和认识,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关注学生发展的角度,站在培养民主沟通、理性解决问题的孩子的高度上,巧用批评的艺术,做好理性智慧沟通的榜样。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成为民主和谐文明社会的实践者和传承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样的场景,熟悉吗?这样的批评方式,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敬爱的老师们,你们熟悉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更何况是...
    橙云影阅读 3,060评论 6 1
  • 班主任治班策略:通过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在班级中的地位 初中班主任张老师 9月14日 上高中的时候,我是一个很...
    汉唐雄风阅读 13,915评论 5 77
  • Bsndjdjnwvsjdjnsb
    isttl阅读 1,490评论 0 0
  • 1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学过一篇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里面的齐国大臣邹忌是个美男子呦。 邹忌修...
    纽扣儿er阅读 2,910评论 3 3
  • 翻转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很巧合,这两本书都是讲关于教育方面的,而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正好又是翻转式学习的典型...
    啦啦毛阅读 1,279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