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你们眼中到底是怎样一个群体?我们一直强调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怎么了?大学生们,你们又到底怎么了!!
在冰冷的钢筋水泥堆砌的高楼大厦中,文化之于经济的飞速,政治的变革,似乎总是隐匿在暗处,或者直接被视而不见。作为文化的直接传播源—教育,在中国强大的应试体制下,一直为许多人所诟病。狂者呐喊应试无用,要求仿效西式教育。学生们更是叫苦不迭,连声载道。学习僵化的课本知识固化了模式思维,大多的高等教育说的直白粗浅点就是高学历、高文凭。高等教育本身似乎已经逐渐沦为知识的阶下囚,学生厚重的眼镜下除了一圈圈疲惫的倦意,似乎容不下这本应该自由活跃的知识殿堂。
但等到每年的毕业季,冷冰冰的学历线就卡得如同僵硬的分数线一样,不近人情,令人沮丧。用人单位高高在上的姿态表明没有学历的你,我们不屑一顾。诚然,在最大范围网罗最佳人才,学历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高学历真的意味着一份好工作吗?可别忘记了那一轮轮筛选的面试,千军万马独过此桥,学历这块敲门砖的使命可能就到此光荣退场了,接下来你的风度、谈吐以及求职的专业能力才是重头戏。
对于面试官而言,大学生除了给予更多的试错机会,更多的包容性之外,就是一个职场小白,得从零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地培养能力。
对于还身处校园的大学生而言,我看见过很多人晚上像个夜猫子直到凌晨二三点才肯放下手机,安然睡去,早上他们也总是恍恍惚惚地冲到教室,带着一身油炸的早点味儿,静坐教室,上着所谓的“大水课”,戏谑道“扶朕起来,朕还能读书”“学习,我爱学习”,这般心安理得的或许真的大有人在。于是,社会上某些人钻着这些漏网之鱼,疾呼高等教育无用,大学生无用!甚至觉得给大学生贴上95后特有的“垮掉一代”的标签,“男生游戏人生,女生刷剧青春”,诸此种种,无需多言,我想大家应该明了其中深意。
至于大学的老师,这点水平不一,良莠不齐,但教学方面对于我们绝对是绰绰有余,我听见有些学生总是抱怨“分不高,师之惰”又或者对于某某老师总是耿耿于怀,为某一次的奖学金评选心存芥蒂。高等教育的老师,本就不是那群需要圈养你的牧羊人,需要手执教鞭,循循善诱。我想,真正的好老师除了传道受业解惑外,更为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可是却有那么一道考试的红线,在无形之中,学习似乎就成了一场短跑比赛。老师为难地以学术的高姿态站在一尺讲台上,划着考试的重点,帮着学生做着临时抱佛脚的事情。只要有速度和激情与老师划下的重点持续苦战72小时,我想你也可以做那个拿着奖学金优异的佼佼者。
于是,这场原本几十千米的马拉松就越跑来越短,牵头的那个学生似乎也会麻木恍惚,一个声音响起“那么努力的你到最后不也还是一样”。一样,多么嘲讽,你永远不知道你花十分钟做一件事的效果与别人花一个小时做一件事的区别。一纸试卷,密密麻麻的字眼,你必须深信,那些年像傻子一样花时间一遍遍背诵的新概念,会植根会发芽,量变积累就好,其余的就等待时间的考验。
于是,我也在想自己要是就那么没心没肺地坦荡面对父母,或许都是圆满结局,只要专业选的好,天天没有上学早。浑浑噩噩度过四年或许我也可以顺利的毕业,走上我的职业岗位,挥手作别彼时辉煌灿烂的大学生涯。
可是,在人生的岔路口我还是选择了那条贫瘠又荒芜的小道,挣扎着跑完那段马拉松。可怜的我,心里还是过不了那道红色的坎,那道难以逾越的分数的界限,这么多年,还是畏惧一些疯狂,害怕一些悲剧的懊丧。于是,就像那首歌里写到:向前走,就这么走,就算你会错过什么……
的确,有时候大学生眼高手低,自命不凡,甚至有时候理想天真的不堪一击,但希望你们可以宽容给以机会改正,下一次在听到那些流言蜚语,诸如北大学生弑母、复旦学生投毒,清华毕业生当村官、沦落菜市场成为一个卖猪户,或者更加极端的事情,可不可以冷静下来,切莫以偏概全,也不要以有色的眼镜的去苛责所有人都要像个好好学生,毕竟每个人评价大学生的标准不一。除了僵化的成绩单之外,希望你们也要多去关注他们的爱好、活动、交友,逐渐放弃以爱的名义捆绑教育,为教育放手,让大学生真正拥有一颗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