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的。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来说,由无到有,从0到1,再到指数级扩大,是离不开恰当的人才的。
一个优秀的团队,单拎出每一个人,不一定是行业内最优秀的,但一定是这个时间段最合适这个团队的。
我们已经很好,但可以更好。
在腾讯创办初期,QQ的前身OICQ,出现的年轻生活里,并且逐步发展成为网络社交的首选工具。用户的暴增,一方面挑战着腾讯后台服务器,一方面烧这大量的资金。
作为创办人之一的曾李青,发挥自身社交优势,到处跑关系,拉投资,使得OICQ在世界互联网破灭之灾中脱颖而出。
随着腾讯被越来越多人发现,业务的扩张及融资的扩增,都离不开曾先生的付出。然而懂得资本运作的刘炽平加入腾讯,并成为腾讯的总裁后,曾便应势而退了。
吴晓波老师在腾讯传中这样说:
“曾李青一手打造了腾讯的市场和营销体系,其角色很像列宁时期的红军创建人托洛茨基,他所领导的无线增值业务团队一度贡献了超过六成的收入。
当他离开的时候,腾讯与电信运营商的关系正降到冰点,无线增值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已下滑到1/4。很显然,处在转型时期的马化腾更需要一位懂得战略、资本运营以及有国际化视野的助手。”
虽然古有杯酒释兵权典故,传统意识总会认为“卸磨杀驴”,但从战略上讲,敢于突破,不被劳苦功高限制,这样的企业才更接近优秀。
就像那句话说“我们已经很好,但可以更好”。
站在曾先生角度看,期望自己一手养育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好,而不是占有。更加佩服他的远见卓识与气量。
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微信之父张小龙,一个文艺内敛的理工男。谁也想不到,偏居广州分部的他,带领默默无闻的团队做出了改变全民社交方式的微信。
其实,在他申请开发微信的同时,腾讯总部几个项目组也在进行同款项目的开发。
设想:如果小马哥当时只选择一个团队进行研发,类似的微信可能会诞生,但不一定属于腾讯了。
允许试错及可控资源浪费的内部赛马机制,让腾讯的创新马不停蹄,永葆活力。
就像张小龙说“我所说的都是错的”一样,包容开放的心态,让腾讯更加令人尊敬。
你行你上
在腾讯崛起的过程中,“模仿”这个标签一直被贴,直到“模仿成超越”。
模仿者,真的一无是处吗?
——所有的害怕模仿,都源于对不自信。
一个开放的环境,从不会垄断技术,遏制创新。不仅企业内部,对于整个行业乃至自然进化来说,“你行你上”是一种优胜略汰的进化法则。
尤其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谁发明了”并不重要,“谁能发明并且进行应用扩散”才是促进进步的重要一步。
你行你上,敢于顺流而下而上,承担传承之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