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抚琴,忆故人

当年与古琴的结缘很奇妙,起源与一位相识于幼年的朋友如的一次聊天,无意中聊起她小学时期音乐启蒙老师的古琴之路,第一次让我把武侠小说里的古琴对上了号。

05年,朋友如带着我在刚刚成立不久的哲学系古琴班里拜访了这位老先生,他就是谢导秀老师。

第一次听古琴的现场弹奏,我那年纪轻轻就遭遇诸多不公的朋友如听得泪流满面,我则陷入沉沉浮浮的思绪中,没想到,琴音跌宕起伏之间,能让听者的意念如此辗转起落,听罢才知道琴曲是《忆故人》。

不知道老先生弹奏忆故人的时候都想到了什么,但彼时的我还是相当的年轻,也没经历什么风风雨雨,唯独一位同窗好友过早离世让我每每念及总有驱之不散的哀伤。承载琴声切切的那份思念,当晚回家,我便开始草拟了重生那篇文章。

再次见到老先生,是在他的小小宝树堂,老先生在自己家里独自开辟了一个小角落,里面都是他的书和琴,还有箫和二胡,兴之所至,老先生吹了一段碧涧。得知我初建小家庭,欲买琴学习又囊中羞涩,便打趣说,你们读金融的人不是都喜欢分期付款,来我这分期付款就可以了,不用担心。哈哈,当时可不是很多人都能接受分期这个概念呢。可惜,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没好好抓住这个机会。

因着对琴音的眷念,那些年都辗转在学琴的路上,虽然刚学习还不会弹奏曲子,然而深夜练习,犹记得老先生弹奏忆故人时那段清冷隐澈的泛音。

一别数年,期间经历了很多事,我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后闻得哲学系古琴班当时是推广期,可以接收非在校人员,恰好便给了已经不再是学生的我一个机会,最终进入琴社成为了第七期的学员,没想到,兜兜转转终于又成为了老先生的“小学生”。

老先生的身体随着岁月的磨砺已大不如前,但仍坚持风雨无阻的来上课,之前不过是几面之缘,没想到竟然还记得我,感叹终是有缘于古琴啊。当时班里琴友比较混杂,既有大学生,有系里老师,也有校外的爱好者,甚至还有一个小学生年龄的“大师兄”呢,大家都因为爱古琴,每周风雨不改地等待老先生的指点。偶尔闲时还会带着茶点,相约回到琴室谈天说地,抚琴弄箫。

后来老先生逐渐体力不支而无法教学了,再后来我又因为生活、工作等因素,逐渐没有多少见面的机会了,但知道老先生回家颐养天年,总是盼着还有机会去他的宝树堂,还他一曲忆故人。

时光荏苒,许多事情不做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许多人不去见,也逐渐相忘于江湖,人的一生,有很多际遇是充满着缘分,又有许多缘分在岁月中被淡淡的一笑抹去。

某日得知老先生离世的通知,无限唏嘘,毕竟是岭南琴家的代表人物,总觉得世上又少了一个诚挚的爱琴之人。我不是亲传弟子,亦不是知交密友,碍着身份隔阻,只是远远敬拜。

如今夜深,念及往事,自抚弹一曲忆故人,念着先生驾鹤西去之时,必然伴着琴声渺渺,或已此生无憾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各位老师,各位琴友: 今天讲讲我对《忆故人》的学习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与学生间的交流。 《忆故人》是很著名的一...
    水杉古琴阅读 13,252评论 0 2
  • 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唐庚的《醉眠》诗“山静似太古,日常如小年”两句道:“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
    尽尘阅读 8,150评论 0 8
  • 从地铁站出来,就望见了佛塔。 虽然身处以繁华著称的徐汇区,竟有了丝丝静谧。稍驻足片刻,想起前年和去年跑上海马...
    _水聿_阅读 4,379评论 0 0
  • 1 小城在南方,城外有山水,山育桃李水育莲。城里有人家,有个贪玩的姑娘念曦。 念曦自小无娘亲,爹又不大管束,七八岁...
    易疏弦阅读 3,339评论 0 0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12,192评论 16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