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十二章读书笔记(1)
今天我开始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第十二章《独立思考》,即本书的137——146页。
读这部分书,我有三点感触:
一是不管做什么事情,想要成功,就必须多投入时间。
20多年来,第56号教室每天早上6点半便敞开大门。雷夫老师总是第一个到学校,比正式上课的时间早了整整一个小时,第56号教室的学生也自愿早到学校。为什么呢?其中的原因是他们会用这一小时的时间来训练一项经常受到忽略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早到学校的一个小时,成了第56号教室里的学生一天当中最有价值的时光。
我在想:一天早到学校一个小时,一个星期就是五个小时,一个学期按十六星期算,就是80小时!再加上他们不光在早上早到学校,下午放学也都自愿留在教室里学习。还是我曾经说过的话:你把时间花费到哪里,你的成功就在哪里!雷夫老师用他的行动也检验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再联系我,不管是论智商还是论情商,在学校三十多个老师中间,都算不上是佼佼者,之所以能在教学上以及班主任方面取得一点点成绩,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我只是比别人多投入了时间而已。工作的八小时之内,我和大家没有什么区别,但在八小时之外,我认真备课,我给家长读家教书籍,我练字,我朗读,我写作。这样坚持一星期两星期,也许觉察不到有什么变化,可是时间一长,坚持五年十年后,那就是另外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所以,现在,关于自我成长,我的好多文字都用的是这个题目《成长,遇见更好自己》,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好在如今,我在成长的路上已经尝到了不少甜头。越努力,越幸运!我也要以雷夫老师为榜样,以更积极地投入来做好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努力,去遇见一个又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又一个让自己吃惊的自己。
二是正确解答的过程比解答本身更重要。
是的。雷夫老师就特别注重这方面对学生的引导。他让学生解答应用题,通常会先问以下几个问题:
1、要解答这一题,先要怎么做?步骤一是什么?(理解问题)怎么理解?等等
2、谁可以告诉我步骤二是什么?(选择合适的策略)
什么是合适的策略?(画图)
3、步骤三是什么?(拿起笔解决问题)
经过这一番思维的启发,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思路就会在学生的脑子里清晰地出现,问题的解答便迎刃而解了。
雷夫老师在这里介绍的“画图”这一合适的策略,跟我不谋而合。我虽然是个语文老师,但在家里,街坊邻居的孩子经常来问我数学题。讲解数学题,我通常采用的就是画图法,画出题中各个数量的关系,直观形象,一目了然,大大降低了学生解题的难度。
三、趣味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章节里,雷夫老师举了几道数学应用题,这些题读起来就非常有趣,像一个个跟数学有关的故事(现在把这种叫做数学阅读),孩子们做这样的题当然是喜欢了。孩子们不怕犯错,因为他们知道如果题目很难,马上会有人伸出援手。如此看来,每天让学生解答这类题目不是还可以强化本班班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