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洞见】要加强自我觉察,随时体察自己是否被负面情绪所裹挟、被错误认知所支配、被潜意识的情结和创伤所左右、被外界评价所影响,以及被感官刺激所迷惑,导致非理性的“无明”行为。
【理解】破山中贼易,来心中贼难。——省察克已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人,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欲,逐一追求搜寻现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春去,斩钉截铁,不可估容与他方便,可以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清廓清。
【陪孩子长大】第二十六课 高三的压力
高三的孩子面临高考的学习压力,回到家父母仍然继续试压,导致孩子想要逃离。
【问】一、为什么想要逃离?
【答】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的缺失。
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尤其是16岁以后的孩子,在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也就是孩子的内心精神世界。孩子会有两个层面,一是内心世界的精神层面,一个是生活的现实层面。当孩子得不到足够自我认同感和他人认同感的时候,精神层面相对薄弱,就会痛苦。就会想要逃离现实。
(自我认同,就是觉得自己不错,能够认同自己。也包括自控力,自已管理自己的能力。成就感就是他人认同感,别人对他的认可。例如老师、同学、家长觉得他不错。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我理解为自信心,当一个人拥有了足够的自信心的时候,他即使面临再大的压力,他也不会选择逃避。)
二、那么父母如何做能增加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呢?
【答】父母用理解、接纳、帮助、支持、鼓励的方式帮助孩子。
【理解】父母首先要意识到,对于一个可爱的孩子来说,学习只是一部分而已。尽管这个部分现在很重要也很关键,但就孩子的整个生命来讲,它还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而已。如果孩子感觉到不管他的学习怎么样,他都是一个可爱的、健康的、完美的孩子,他就会拥有成长的动力,最终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因为真正让一个人成功的不单单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信、自控力、自我管理能力、抗压能力、正确的思想观念等等。
父母过度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逼迫孩子,看似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学习的进步,但这是短期的。这种帮助是通过挫败孩子,使孩子失去自我管理能力来获得的。分数的提高是假象,不见得是真正获益。只有帮助孩子获得足够的自我认同感和他人认同感,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与控制,才是真正的让孩子收益,这样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生活中,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接纳】父母需要懂得学会接纳。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允许他犯错。当他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第一时间应该是予以接纳。因为一个孩子本身在学习上受挫败的时候,最渴望得到的是家长的理解、帮助、支持与鼓励。他在内心中其实已经把自己骂死好几遍了。这时候父母就不要再“趁火打劫”, 让孩子雪上加霜,从而引发他在学习上面的创伤体验了。即便要骂,也要等到几天以后,孩子度过了考试沮丧期再骂。
【帮助】像这个孩子成绩暂时不好,心理压力大,无法通过学习成绩来获得父母的认同,和他人的认同的情况。这个时候就是提现家长智慧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采用转移法,用不同的方法来补偿孩子认同感和成就感的需要。例如,转移到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主动性上,移动到人个爱好、艺术、或者其它的一些能力方面,孩子对他人,对社会的热爱方面等等。尽可能的去认同孩子,让孩子能够感受得到父母是足够爱自己的,当孩子拥有足够自我认同感的时候,也可以避免孩子寻找其他不恰当的认同感,例如沉迷于游戏,反而能更多继续投入学习的热情。
三、孝顺的理解 孝顺具有时代性、适用用、不可比性。是洗脚盆式的温暖,而不是道德的绳索。
文中的孩子面临一个孝顺的问题,好像不努力学习就是不孝顺,不听话就是不孝顺,父母总是把这些归纳到不孝顺的范畴里面去。说“小时候都不孝顺,长大了还得了”。这无形当中给孩子增加了非常大的压力。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里面,是以“孝”为先的。例如“百善孝为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这种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让孩子在面临孝道上有了比较大的心理负担。很多时候认为就应该依从父母,尊重父母,不能对父母不敬、无论对错不能对父母不从等等。我人个认为“孝”的观念是具有适用性、时代性和不可比性的。父母不应该把“孝”这样的道德绳索强行的捆绑在儿女身上,儿女则应该在不失去自我的情况下,尽自己的能力去满足父母。孝顺更应该是洗脚盆式的温暖,而不是麻绳式的捆绑。实际上,孩子孝顺与否,更主要看的是父母这方,父母对自己的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他们的态度。
如果文章有不足之处,请您及时指正,如果您喜欢,请给予点赞鼓励或打赏。我会将这些善款替您布施给 希望小学!感恩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