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学科教研活动开始实质性工作,小朋友们开口“自然拼读”,闭口"王敏勤高效教学”,又或者"马承音素、语法”,让我着实觉得压力特别大。一则觉得大家都已在奔跑,而我却因为杂务迟迟不能行动起来,更意识到引领的作用之大,换言之,则是责任之大。
今天是成都行的第一天,飞机上我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这本巜马承与英语教育》的阅读之旅。 这次阅读,主要完成了总序、前言和第一部分"我的成长之路”,共读至第33页。 其实,早在2004年,全县还在使用科普版小学英语教材的时候,我就曾在全市小学英语研讨会主会场与马承老师团队的一位老师同台授课。彼时,因为我们县是主办单位的缘故吧,马老师虽然并不那么认可,仍然给打了96分。后期想来,应该是因为教材培训时我在休产假,对教研知之甚少,认知非常有限,没有以马承英语的主要方式去呈现课堂。而那段时间的教学也主要停留在某一节课上,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可以说是错过了较好的深入的机会。 外研版教材更注重交际性,这与01年新课标的颁布有关。但目前来看,淡化语音、语法和双基确实要有一个度,否则就会出现空中楼阁,两相结合则更完美。就让我们来实验和整合一下吧。 通过读马承老师的成长经历,我也学到了不少研究和课程推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