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阅读上遇到很大的困惑,拿笑来老师的话说,肯定不止我一个人,所以并不孤单。因此,所思所想与大伙分享,希望能碰撞出真知。
为何读过了而总是记不住?
起初我认为是自己阅读量小,而且读书时代没有大量背诵,所以记不住。很长时间,我觉得这样能解释得通,但最近细想,这只能是原因的一方面。所谓阅读,如果只是读,但凡认得字都可以,实际上最重要的是理解,只有理解阅读才有效,否则只能叫娱乐。因此,阅读量小,积累不足,影响最大的是理解能力。
“为何读过了而总是记不住?”,提问的内容有问题,应该是“读完了我真的理解了吗?”。
为何我觉得读的过程中理解很顺畅?
一本好书自然是作者精心编排的,尽可能让读者沿着作者的思路读下去,因此,遇到一本好书,一口气读下来自然酣畅淋漓,拍着大腿叫好。但就好像看一部好电影一样,精彩情节或许有印象,但你并不知道导演是如何安排的,如何做到的。好书也是一样,读完了作者的思路,距离懂作者是如何通过这样的安排来阐述主题的,还有很长的距离。
如何试着理解呢?
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用,只有用了才有切身体会,也不用为记不住而烦恼,因为书中所说已经化作行动,这比记住岂不更好。不过试过的人一定知道,实践的路最有效也最辛苦。
有时候学习的内容,很难寻找具体的场景应用怎么办?分享。当你想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一件貌似自己懂的事情时,就会发现很多内容就在嘴边而表达不清,本质上还是理解不到位,这时候再回来补课,效果极佳。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至少是理解了所学内容。
对于分享有三个原则:
- 真诚,只分享自己认可的经过思考的内容;
- 不要居高自上,不要装;
- 不能强制对方接受你分享的观点。
最重要的一点,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学过的内容忘记了,尤其是当时觉得重要的内容还忘记了,这个事实令人悲痛,但很难改变。理解必须要反复,尤其重要的内容更值得。
也读了,也尝试理解了,那么然后呢?
阅读也罢,理解也好,学习本身的目的是成长,理解的意义在于帮助自身成长。
一直以为金融这样的学科,距离我十分遥远,那是看不到更摸不到的人群在做的事情。然而订阅香帅老师的金融课后,才发现金融学就在身边,许多生活中的现象都可以用学到的知识来验证和解释。比如银行的理财产品、投资银行的秘密、房地产行业如何看待,等等,学习这些内容之后给我带来新的认知,看待某些生活现象的角度改变了,这应该也是阅读的意义——带来改变。
认真阅读的好处
不求甚解的问题在于,如果文章的观点是正确的,或者相对正确的还好,一旦事实上是歪理邪说,而不自知,那不明真相就接受可能会带来错误的观点。
不过也不用太担心,生活很长,总有机会改正,但是如果能越早改正,可能会越早迸发有价值的想法。
未完。还有些疑问没有想清楚,后续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