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邓梅老师的一堂完整的数学课流程。课的一开始,邓老师介绍了她们学校学生的情况,一个农村学校,多数孩子都是来自于农村本地的。这些孩子当中的留守孩子和单亲孩子比较多,他们学习基础较弱,学习能力也不太高,差异性较大。其实,这也是我们大部分乡镇学校面临的窘境!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听了邓老师数学课堂流程的讲解,我明白了一堂数学课应该做如下安排:
一、预习
首先,老师可以通过预习发布学习任务单,把知识点细化,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其次,教师可以使用互联网筛选一些书本上文字阐述学生理解困难的或书本上没有的拓展性知识点的微视频进行发布;最后,教师可以精选一些题量适中,覆盖全面,难易适中的预习检测题!
对学生预习的要求:第一步阅读教材,对基础概念理解记忆,并使用双色笔对知识点关键词进行勾画,对疑点做出勾画,便于课堂释疑。第二步阅读例题,学习例题提供的解题思路和书写格式。第三步观看学习视频,学习较难或拓展知识。第四步,完成预习检测,找出自己在课堂上需要解决的疑难点。
老师通过学生自学结果判断,是知识系统出现问题还是计算问题,找出共性问题,以便课堂可以更好的进行讲解!
开始上课后,教师抽查B、C类单双号同学上板检测,相邻同学做不同的题,做完后交叉互改。A类同学对未发现的板面问题进行纠正。教师通过巡视,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进一步了解,并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二、合作探究
组长通过平板终端查看小组错误情况,逐个提问,全员参与,带领小组成员进行知识梳理,并在组内进行互助答疑。个性问题通过兵教兵小组解决,教师通过巡视发现组内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同学共同解决。最后组长有针对性的给小组成员分配展示、讲解任务!
三、巩固提升
让学生通过平板练习,教师可以直观得到练习结果。练习题分为ABCD四个等级,对简单的基础题提供思路解答,学生看不懂,可以组内求助。基础较弱同学只需要完成A、B类,一般同学要做到C类,部分同学可以挑战D类。教师对于错误较多的类型题给出变式训练,加以巩固。最后教师要让A类同学对于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展示,提升学生成就感!
四、知识点对子过关
要求学生理解记忆基本概念、公式、性质、判定,对中等以上的学生要求对本节课进行错题过关,通过相互讲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最后,我希望在互联网+的时代,我可以通过学习新的方法不断进步,不断充实自己,陪着孩子们一起成长!期待我们的蜕变,加油!